【生活中心/綜合報導】研究顯示,全球一生中罹患某種飲食障礙的比例,從2000年的3.5%上升到2018年的7.8%,而這段時間恰逢社群媒體興起。專家警告,社群媒體美化苗條的體態,鼓吹有關飲食和營養的虛假、危險建議,可能導致易受影響的年輕人罹患飲食障礙症。

根據《法新社》報導,年輕女性和女孩更容易罹患暴食症、厭食症與嗜食症等疾病,但男性的發生率也持續攀升中。

對於試圖協助青少年從這些疾病中恢復的專業人士來說,TikTok(國際版抖音)和Instagram等平台網紅的錯誤訊息是一大難題。

飲食障礙的成因複雜,心理、遺傳、環境和社會因素都有。「社群媒體的使用問題不解決,我們就沒辦法再治療飲食障礙了。」法國營養學家科比提(Carole Copti)指出,「它已成為誘發因子、加速器,也是恢復的障礙。」

法國學生健康基金會(Student Health Foundation of France)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學家戈達特(Nathalie Godart)表示,社群媒體「不是起因,卻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他指出,透過提倡苗條、嚴格控制飲食和堅持不懈的運動,社群媒體讓原本就脆弱的人更虛弱,「對他們健康的威脅也更形擴大。」

最近的一個例子是TikTok上具有爭議性的熱門標籤「#SkinnyTok」。「#SkinnyTok」主要聚焦於極端瘦身、節食與身體形象的內容。這個標籤下的影片通常分享極低熱量的飲食計劃、過度運動的日常,以及將極度瘦削的身形視為美的標準。

許多影片中還出現如「肚子叫?就當它在為你鼓掌」等語句,鼓勵忽視飢餓感,追求不切實際的瘦身目標。

此外,演算法可能會根據用戶的觀看歷史,推送更多類似內容,進一步加劇這種不健康的趨勢。這種現象類似於過去的「Pro-Ana」運動,即將厭食症視為一種生活方式的社群。

飲食障礙會損害心臟、導致不孕症和其他健康問題,並與自殺行為有關。法國健康保險機構指出,飲食障礙是法國15至24歲年輕人早逝的第二大原因。研究發現,厭食症是所有精神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

科比提說,社群媒體造成「惡性循環」。飲食障礙患者通常缺乏自尊,但透過在社群媒體上曝光自己因厭食症而變得消瘦,他們就能獲得追隨者、瀏覽量、點讚,「這會加劇他們的問題,延長他們自我否定的時間」。

科比提表示,與病人的會診讓他感覺像在面對一場考驗。他說:「我必須不斷為自己辯解,努力讓他們明白,只攝取1000卡路里(也就是他們所需熱量的一半)是不可能維持健康飲食的,不吃飯是不正常的。」

當這類內容賺錢時,情況更是如此。專長照護飲食障礙者的法國護理師布吉斯(Charlyne Buigues)提到一位年輕女子,指這名女子經常在 TikTok上直播自己嘔吐的影片,並解釋說他是「從該平台收錢的,並用這筆錢買食品雜貨。」

布吉斯主動擔起定期檢舉Instagram上有問題內容的責任,但他表示這「毫無意義」,這些內容仍然保留在網路上。他甚至建議他的病人刪除社群媒體帳號,尤其是 TikTok。「這看起來或許很激進,但如果年輕人不瞭解實情,這款應用程式就太危險了。」

珍惜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
如果需諮商或相關協助可撥生命線專線「1995」或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