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中央氣象署太空天氣辦公室發布「地球磁場擾動特報」,1日晚間8時起持續51小時,高頻無線電通訊將受干擾,衛星定位準確率下降達數小時,低頻無線電通訊中斷。
相關影響還有:電力系統部分有機會導致大規模電壓控制系統與保護系統的問題,造成電力輸送網系統誤判;太空飛行器操控,可能導致表面導電及追蹤問題,飛行器姿態需要修正等影響。


太空天氣辦公室指出,預期行星際環境條件變化劇增,地磁擾動增強且達G4等級,發生時間自1日晚間8時起預計持續51小時;極光活動最低可發生在磁緯45度地區。
氣象署說明,太陽表面活躍區於5月31日發生顯著的日冕物質拋射事件(CME),預期於1日夜間通過近地太空環境,造成行星際空間中的太陽風風速及密度明顯增加。

依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模式資料分析,預估地磁擾動指數(Kp)將明顯增強並持續影響約51小時,最大規模可能短暫達到強烈磁暴(G4)等級。
但同樣受到地磁風暴警報影響,極光活動最低可發生在磁緯45度的地區。
澳洲南部某些地區近日已出現南極光,色彩繽紛光芒照亮天空。今天起至明日,美國境內27個州也可能看得見北極光。
澳洲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報導,隨著地磁風暴加劇,臉書社團「天氣迷(Weather Obsessed)」最近湧進大量南極光(aurora australis)照片。該社團是一個讓網友分享澳洲與世界各地照片和即時天候的地方。極光是地磁風暴導致,而地磁風暴則是由日冕物質拋射(CME)現象引發。
澳洲太空天氣預報中心(ASWFC)預報員賈克林(Andrew Jackling)解釋,「日冕物質拋射」,是指太陽物質向太空噴發,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被噴射到地球、引發地磁風暴,從而擾亂地球磁場,這種擾亂,會導致大氣中的氧原子及氮原子發出色彩繽紛的亮光。
氣象署指出,極光的顏色來自氣體的發光現象。在高空中因為氣體不是均勻地混合在一起,會隨高度擴散而分層,因此會在各地看到不同顏色的極光十,會有著隨高度分層的現象。常見的極光顏色:深紫色:氮分子(N2+);紅色、綠色:氧原子(O+);藍、青色:氮原子(N+);粉紅色 :氫原子(H+)。

這種現象若是出現於南半球就稱南極光,出現在北半球則稱為北極光(aurora borealis)。
近日不只南半球看得到極光,富比世雜誌(Forbes Magazine)報導,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預測會出現大規模地磁風暴,在6月1日至2日期間,全美27個州可能看得到北極光。
根據NOAA,華盛頓州北部、愛達荷州北部、蒙大拿州、懷俄明州東北部、北達科他州、南達科他州、明尼蘇達州、威斯康辛州、密西根州和緬因州等許多州,都可能在北方天空看到極光。

Our @matty_woods was tempted to go to Mount Dale tonight to get the photos of the Aurora Australis, but the cloudy weather was way too close. So, he ended up continuing onto Boyagin Rock near Brookton and got an hour of clear, peaceful weather.#Perth #WA #perthnews #wanews… pic.twitter.com/IWDhffPj55
— Perth Observatory (@perthobs) June 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