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中心/綜合報導】「世界動物衛生組織(The World Organisation for Animal Health, WOAH)」正在法國巴黎舉行年會。農業部次長杜文珍日前前往巴黎參加WOAH年,預計在端午節前,代表台灣領取「豬瘟非疫國」證書,台灣將率先成為亞洲三大豬病(非洲豬瘟、豬瘟、口蹄疫)非疫區國家。
台灣豬瘟全面拔針與非疫國之路
2024年7月1日,台灣豬瘟全面拔針屆滿一週年,農業部向WOAH申請成為豬瘟非疫國,今年3月獲WOAH科學委員會審查建議「同意」認定並進入為期60天的預告及評論程序;WOAH審查通過,是台灣養豬產業重要里程碑,代表台灣成功清除及防堵非洲豬瘟、豬瘟、口蹄疫三大豬病,也是目前亞洲唯一三大豬病(非洲豬瘟、豬瘟、口蹄疫)非疫區國家。
根據農業部紀錄,台灣於1997年發生口蹄疫,經過23年的防疫努力,WOAH於2020年6月16日,認定台灣本島、澎湖及馬祖為不施打疫苗口蹄疫非疫區。
2018年起,全球多國陸續爆發非洲豬瘟疫情,亞洲地區更受到嚴重影響,台灣全力防堵,WOAH於2024年10月31日,正式將台灣刊載於非洲豬瘟非疫國的自我聲明列表中。
農業部指出,傳統豬瘟是甲類動物傳染病,也是WOAH表列應通報疾病,會造成豬隻全身性出血、流死產,是高度傳染性高死亡率疾病,亞洲地區國家都遭受豬瘟疫病危害。台灣從2005年在彰化縣發現最後1起案例後,再也沒有豬瘟確診病例。
農業部為達成撲滅豬瘟的最終目標,規劃3個階段:2021年至2022年,落實全面疫苗注射、環境風險監控及產業溝通;2023年至2024年6月,持續疫情風險監控,並逐步進入停止豬瘟疫苗注射評估階段;2024年7月起,向WOAH申請「豬瘟非疫國」。
豬瘟非疫國效益與產業展望
農業部指出,台灣獲認證為豬瘟非疫國後,除可減少養豬場人力及購置疫苗費用,也可降低因施打疫苗造成緊迫及副作用的損失,有效減少豬隻飼養成本,提高台灣豬隻及豬肉產品國際競爭力,展現台灣重大動物疫病的防疫成果。
農業部為協助養豬產業因應貿易自由開放的挑戰與衝擊,2021年起,輔導養豬場升級及執行屠宰場「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HACCP)」認證等,持續強化養豬產業整體韌性,持續與目標市場國家諮商談判,期待開拓更多外銷市場,促進各國消費者正確認知台灣生鮮豬肉與加工豬肉產品食品安全,提高國內豬農收益與確保養豬產業永續發展。
台灣多年來防治動物疫病及推動屠宰場HACCP成效獲認可,2023年獲菲律賓同意進口冷凍豬肉,2024年生鮮豬肉獲准輸入新加坡。如今成為三大豬病非疫區國家後,更有利於推動台灣優質農畜產品拓展出口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