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中心/綜合報導】交通部觀光署長周永暉昨天(27日)表示為因應旅宿業缺工,預計最快下半年公布試行有條件專案開放移工從事旅宿業;台灣勞工陣線今天(28日)質疑:「觀光署什麼時候成為開放移工的主管機關了?」移工政策牽涉移工人權保障及本國勞工就業,應經審慎評估與公開討論,不該由政府機關或企業團體「放風聲」主導政策走向。
勞陣質疑觀光署權責與政策合法性
勞陣今天發表聲明指出,去年國際人權日時,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與行政院長卓榮泰座談後對外表示,勞動部允諾開放服務業申請外籍移工並預計於春節後提出配套措施。當時,勞動部澄清並無「同意開放服務業移工」的規劃。不料周永暉昨天又公開表示已與勞動部「達成共識」,預計下半年宣布旅宿業引進移工方案。
勞陣表示,台灣長期以來因不當的移工政策,不僅造成移工人權受侵害,也加劇台灣整體勞動條件惡化、低薪趨勢。如果業者真有缺工問題,理應提高薪資與改善勞動條件,吸引本國勞工,而非一味依賴廉價移工。根據《就業服務法》第47條規定,雇主在申請引進移工前,必須先以合理勞動條件在國內招募且未果後,才可以申請移工,並應以原招聘條件聘用。但「許多業者在聘僱移工後僅提供最低工資,卻反過來批評台灣青年『眼高手低』,才造就台灣長期低薪又缺工的結構性矛盾。」
薪資偏低是缺工主因 政策缺乏一致性
勞陣強調,目前台灣服務業受僱人數占全體勞工近六成,「整體薪資偏低,是造成求職意願低落的主因。」低薪是缺工的根本問題。事實上,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曾與交通部觀光署合作啟動「飯店業專案媒合計畫」,解決觀光與旅宿業缺工問題,但成果有限。據2022年統計,媒合對象中,有66%經常性薪資未達2.8萬元,85.84%未達3萬元,顯示在勞務負荷與薪資不成正比情況下,自難吸引國人投入。
此外,政府於去年8月擴大開放旅宿業聘僱僑外生 ,以補足人力。觀光署如今在未進行完整調查與評估缺工人數、未估算人力補足比例情況下,貿然宣布將開放移工,顯然草率且缺乏政策一致性。
主計總處統計,住宿服務業在性別薪資方面,呈現極大落差。該產業男女員工比例為0.82,但男性平均薪資為4萬6599元,女性僅有3萬6809元,顯見旅宿業是性別薪資差距極大產業。
勞陣強調,《就業服務法》第46條明文規定移工在台從事工作範圍,以保障本國勞工的就業權益。其中第一項第十款雖賦予中央主管機關在「國家重要建設工程」或「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特定情況下,可指定工作類別引進移工。但究竟「國家重要建設工程」或「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寓意為何? 相關部會至今沒有清楚界定與說明。
目前製造業與營造業雖依前述例外規定開放移工,但是否符合前述條件,同樣值得檢討。在現行制度下,除家庭幫傭、機構看護及家庭看護工作外,整體服務業基本上並未開放移工,若貿然開放旅宿業,將形同為服務產業大開後門,未來其他行業恐要求比照辦理,進一步減少本國勞工就業機會。
勞陣呼籲行政團隊,應全面檢討長期以來不當的移工政策,終結以壓低人事成本為目的的剝削模式政策。唯有落實「同工(值)同酬」、改善工作條件,才能根本解決缺工問題。企業不能一方面宣稱找不到國人工作,另方面卻又不願意給付合理報酬,讓台灣淪為全球低薪與勞動剝削的代名詞。
勞陣要求勞動部堅守法制與勞工權益,拒絕任何不當開放方案,以維護勞動人權和勞動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