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美國前總統拜登(Joe Biden)罹侵襲性攝護腺癌,台灣泌尿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醫師王弘仁今天(19日)說,攝護腺癌發生率隨著年齡上升,早期症狀不明顯,遺傳是重要風險因子,如果有家族病史,建議45歲起、每年檢驗;一般男性,建議50歲起、每年檢查。
拜登辦公室稍早證實,82歲的拜登被診斷出罹患「侵襲性攝護腺癌(aggressive prostate cancer)」,正在評估治療選項。

王弘仁表示,年紀越大,攝護腺癌盛行率增加越明顯,也要注意家族史,且近期研究發現,過去認為與乳癌有關的遺傳基因BRCA也與攝護腺癌有關,家族如果有攝護腺癌、乳癌病史都要注意。
據衛生福利部的癌症登記報告,2022年攝護腺癌為「10大癌症」發生率第5名,是男性10大癌症第3名,2023年是癌症死因第5名。
王弘仁說,攝護腺癌症狀與良性攝護腺肥大非常相近,須進一步檢驗「攝護腺特定抗原(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才能確定,建議只要有排尿方面症狀就要就醫。
王弘仁指出,過去台灣沒PSA篩檢政策,早期發現率較低,約30%是第4期才發現,這階段患者5年存活率僅約50%。但近年,民眾更加關心健康,有較早就醫趨勢。美國曾有PSA篩檢政策,早期發現率較台灣高許多,但近年部分州取消,第4期才發現比例上升到約15%。
至於攝護腺癌是否一定與攝護腺肥大有關,新光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李秉叡表示,從學理分析,攝護腺如果反覆發炎,確實可能增加癌化機率,但目前仍缺乏相關研究支持,但攝護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提醒民眾切勿輕忽。他表示,不少人是發生直腸轉移、出現大便出血、骨轉移發生疼痛或轉移到膀胱,發生血尿才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