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慶中/綜合報導】香蕉是全球最受歡迎的水果之一。這種普遍性掩蓋了一項脆弱的現實,也就是現今市面上的香蕉幾乎全部來自單一基因譜系,這樣的基因一致性,使其極易受疾病侵襲。一種土壤真菌引發的「鐮孢性萎凋病」(Fusarium wilt)正威脅香蕉果園,引發「香蕉末日」隱憂。

《Forbes》報導,作為被廣泛種植的農作物,香蕉缺乏基因多樣性,是數世紀以來,人類栽培偏好的一致性導致,而不是抗病性強帶來的生存優勢。一種土壤真菌「熱帶第四型鐮刀菌」(TR4,Tropical Race 4,Fusarium oxysporum sp. cubense)引發的「鐮孢性萎凋病」(Fusarium wilt),正威脅從亞洲到拉丁美洲的香蕉果園。

由於香蕉植株幾乎都是透過無性繁殖(根莖切塊)而非種子繁殖,一旦疫情爆發,整個果園就可能在短時間內被摧毀,毫無基因屏障,能減緩或阻止病原體的擴散。

歷史提供了深刻的警示。20世紀中葉,曾主導全球市場的「Gros Michel」品種(又稱「大麥克香蕉」),因為熱帶第一型鐮刀菌(TR1)引發的巴拿馬病(Panama disease)一度幾乎滅絕。Gros Michel以濃郁風味、堅韌果皮和長保鮮期聞名,當時從中美洲到歐洲、北美的出口市場,幾乎全依賴其無性繁殖的複製(克隆,clone)植株。

1950年代,巴拿馬病席捲哥斯大黎加、巴拿馬等地,因Gros Michel植株基因一致,病菌肆虐無阻,數千公頃果園毀於一旦,當地經濟崩潰。到1960年,Gros Michel幾乎從超市貨架上消失,僅在小型農場或需昂貴生物安全措施的私人收藏中存活。單一品種的過度依賴,暴露了單一栽培的致命風險。

Gros Michel崩潰後,產業轉向對TR1具天然抗性的Cavendish品種。Cavendish果實光滑、質地堅實且果皮耐用,成為出口理想選擇,至1970年代幾乎壟斷香蕉貿易,占出口香蕉約99%。

然而,Cavendish同樣是來自狹窄基因庫的無性生殖複製品種,埋下新的危機種子。TR4菌種自20世紀末在東南亞出現,現已擴散至至少21個香蕉生產國,包括澳洲、非洲、中東及拉丁美洲。幾乎所有商業化Cavendish植株對TR4無抵抗力。據估計,全球80%的香蕉產量(相當於數十億份)正面臨TR4威脅,且目前無可商業化的大規模抗病替代品種。

商業香蕉種植,不採用有性繁殖,而是透過種植與母株基因完全相同的無性生殖「幼株」繁殖,確保果實大小、口感與成熟時間一致,滿足全球出口市場的需求。但這意味著果園內每株香蕉都是彼此的複製品,共享相同弱點,缺乏能抵抗疾病的基因變異。

再加上香蕉天生的基因結構,使得生存面臨更大挑戰。香蕉是三倍體(triploids),擁有三組染色體,很難成功產籽,幾乎可說是天生不育。雖然這消除了種子,帶來消費者喜愛的無籽香蕉,但也意味著無法透過傳統育種交叉不同品種引入抗病性狀。因此,當TR4入侵時,能迅速席捲整個果園,無一倖免。

為對抗TR4,澳洲的基因改造QCAV-4香蕉及奇基塔(Chiquita)的「Yelloway 1」品系等為抗病研發帶來希望,但目前面臨監管障礙、公眾疑慮及研發速度跟不上病菌擴散的挑戰。若不採取果斷行動,包括種植多樣化品種、投入強大的育種計畫及強化生物安全措施,全球香蕉供應可能再次瀕臨崩潰。

對於已經習慣隨手可得黃色香蕉的消費者而言,「香蕉末日」或許聽來科幻,但歷史與科學顯示了更嚴峻的真相:人類已經見證過這場危機,而續集往往更為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