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宥妍、宋佩遙/苗栗報導】一座位於苗栗女路的貞節牌坊上,女子守寡64年獲立貞節牌坊,牌坊上有丈夫的名字、有皇帝和各級官員的名字,卻獨缺主角女子的名字;其中一座上面刻有日本國花的貞節牌坊上,則完整記錄被紀念女子的全名,為何有此差別?除了「節烈」與「節孝」,有第三條路嗎?
在過去傳統父權文化的影響下,文史和地景記錄,往往只見男性或重要事件,女性常不被看見,女性的角色和貢獻,也經常被低估或忽略。國家婦女館於2008年3月8日開館,據以發展成為臺灣婦女權益與性別平等的國家形象館。
女路:重現女性的生命歷程與日常寫照
2015年開始,國家婦女館和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開始踏查和整理各地資料,以性別視角,重新詮釋台灣的地方文化和歷史,藉以重現女性的生命歷程與日常寫照,讓不同時代的女性走向前台,一展她們如何塑造了今日的台灣社會,多個縣市開始發展出一條條的「女路」,透過深度走讀、導覽,翻轉過去固有觀點和刻板印象,減少性別、族群和文化間的隔閡,提升各個族群在各領域的可見性和主體性。

宋佩遙攝
苗栗地方創生組織、山山藝文化實驗室15日舉辦「苗栗女路走讀」導覽,以全女性在地導覽員的歷史解說,透過貞節牌坊、性工作產業區、南苗市場等地,講述百年前苗栗女性悲歡及生命故事,讓大家了解,時代變遷下的女性地位轉變。
夫死後女性去留 從賴氏節孝坊看時代選擇
在貓貍山公園有座賴氏節孝坊。根據史料,賴氏節孝坊紀念的是一位名叫賴四娘的女子,她自幼被公公劉獻廷買回家,成為童養媳,14歲就喪夫,但她選擇留在夫家,直到83歲辭世。

曾皖甄說,賴氏節孝坊原本位於市場口,都市計畫後遷於此處。宋佩遙攝

宋佩遙攝
「當時立貞節牌坊是為了彰顯女子美德,有趣的是,碑上卻沒有這個女孩子的名字。」導覽員曾皖甄說。導覽員王富麗補充,直到後世考證,才知道賴氏節孝坊的賴四娘全名。
與賴氏節孝坊並立的,還有楊氏與徐友妹兩座較小的牌坊。曾皖甄指出,特別的是,楊氏的牌坊有日本國花、菊花,這是因為興建牌坊的清廷聖旨請下來後,戰爭爆發,佔領台灣的日本政府,為取得民心,仍接續興建貞節牌坊。

宋佩遙攝

楊氏牌坊上的菊花雕刻是日本國花。宋佩遙攝
至於徐友妹的牌坊,完整記錄她的全名。王富麗指出,這代表在日治時期,女性地位比清朝略有提升。
王富麗說,不同於賴四娘和徐友妹,喪夫後留在夫家盡孝,受推崇而立節孝坊;楊氏殉夫而死,屬於「節烈」,「作為統治者,清朝政府更重視一輩子照顧夫家的『節孝』,而不是一女不事二夫的『節烈』。」
「如果大家是賴四娘,你會選擇留下或離開?」曾皖甄問。這一天參加導覽的民眾多半認為,不一定要離開夫家才是彰顯現代女性價值,「即便我選擇留下照顧家庭,也能兼顧工作與自我實現,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宋佩遙攝
紅燈區早期是綠燈戶? 揭開西勢美神秘面紗
到了苗栗西勢美性工作區,曾皖甄說:「如果說『去西勢美』,當地人就知道,你要去找小姐。」導覽員李嬿玲分享,小時候媽媽會交代她:「經過巷子時,不要往裡面看」、「不要吃人家給的糖果。」但媽媽也理解在西勢美工作的女性,「大家生活都很辛苦。」
走進西勢美地區前,曾皖甄特別叮嚀大家,不要拍照攝影,以示尊重。這區連續低矮水泥隔間,都沒有門牌;隔間外,通常會鎖上透明壓克力板,充當展示窗,還可以看到晾在室外的毛巾以及坐在門邊的女子,「整體給人一種壓迫、沉悶的感覺。」
隨著時代進步,李嬿玲說,至少現在的小姐可以自己養一些小貓小狗,作為她們的陪伴或慰藉。
關於西勢美的由來,山山藝文化創辦人郭楠暘指出,苗栗有天然氣、樟腦、礦產等天然資源,日本政府為安撫隻身來台技術工人和官僚,因此設立性專區,為防止性病流行,同時在周邊設立醫院,強制性工作者定期檢查。
曾皖甄說,現在俗稱性產業專區為紅燈區,但早期其實是裝設綠燈,以識別合法公娼。
南苗市場美食一條街 「有人結婚才有甜糯米吃」
鄰接西勢美的是充滿客家風情的南苗市場,人來人往,伴隨攤販吆喝聲,十分熱鬧。曾皖甄指出,客家人以米食文化為主,逐漸在此發展出稻米相關的一條龍產業,形成具規模的市場,市場內有條路因而命名為「米市街」。

市場人來人往。宋佩遙攝
除了稻米,從菜攤上各式葉菜類,也可一窺客家生活痕跡。曾皖甄表示:「魚腥草偏涼,客家人喜歡拿來煮青草茶,有退火的功效。茴香煎蛋,是客家人獨有的料理,適合女性坐月子時調養身體。」

客家人會用魚腥草熬煮青草茶。宋佩遙攝

茴香煎蛋是客家女性坐月子時的經典菜式。宋佩遙攝
飲食以外,王富麗說,南苗市場有著客家女性不同生命階段需要的物品或服務,比如新婚時會挽臉,象徵進入新身分;產後用大風草清潔身體、生孩子用新丁粄慶祝新生命誕生等。

客家人用新丁粄慶祝新生命誕生。宋佩遙攝
李嬿玲分享她的口袋美食:「以前要吃到甜糯米,是很難得的事情,可能一年一兩次。小時候最期待有人結婚,這樣就有得吃。」

南苗市場內的客家米食。宋佩遙攝
走讀活動在南苗市場內的咖啡廳畫下句點。身為挽臉師,曾皖甄現場示範挽臉技藝。有參與者笑說,做完挽臉之後一個月內,上妝都會非常服貼,只是拔到眉毛或鬍子,會很痛。

走讀活動在市場內的咖啡廳畫下句點。宋佩遙攝

身為挽臉師的曾皖甄當場示範挽臉。宋佩遙攝

宋佩遙攝
女路走讀導覽9成參與者是女性 盼男性自發關心女性
老家在苗栗的盧小姐表示,因為想更認識生活圈以外的苗栗所以來參加苗栗女路走讀導覽,覺得很有收穫。
來自香港的何小姐,從事藝術工作,在來台獨旅的行程中,參加苗栗女路走讀導覽活動,覺得十分有意義。但她發現,參加這項活動的人,「九成以上是女性,希望男性也能自發關心女性議題。」

來自香港的何小姐喜愛文史活動也關心女性議題。宋佩遙攝

宋佩遙攝
山山藝文化創辦人洪安慧表示, 「苗栗女路走讀」一開始由苗栗縣政府社會處補助,至今連續舉辦第三年。她說,當初徵選導覽人員時收到很大迴響,但考慮內容融入導覽員自身生命經驗才有靈魂,因此選擇培訓在地導覽員,也看到在地導覽員的飛速進步。

宋佩遙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