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庄中心/綜合報導】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16日)出席新竹海水淡化廠開工典禮表示,這是台灣本島首座國際級大型海淡設施,在2027年完工後,每天可供10萬噸水,確保遇旱也能供水無虞,有助穩定寶二、寶山水庫調度。
新竹海淡廠鄰近新竹南寮漁港,是政府在全台規劃8座萬噸級海淡廠中,優先執行的工程,合約金額177億,工程範圍涵括專案管理、設計、採購、建造及15年的操作維護。
卓榮泰表示,台灣去年受到極端氣候影響,造成嚴重的民生、產業及農業損失,行政院推動系統性治水,以防災減災,也開發充裕、乾淨且安全的水資源。新建水庫相形困難,政府近年積極從伏流水、再生水及海水淡化等面向開發新水源,新竹海水淡化廠是台灣本島首座國際級大型設施。
卓榮泰指出,海水淡化過程繁複,每度成本約30多元、成本是一般用水的3倍,希望在開發水源同時,各界也要更珍惜水資源。
新竹地區因自有水源不足,須調度桃園石門水庫、苗栗永和山水庫支援,以維持區域供水穩定,提升新竹地區自有水源比例是現階段重要工作,需要推動新竹海水淡化廠工程,以強化新竹地區整體供水穩定。
為克服天候、降雨分布不均等水文條件,行政院2023年4月27日核定「新竹海水淡化廠工程計畫」,設計每日最大提供淡化水10萬立方公尺,可有效提高新竹地區供水穩定性及水源自主性;佈設取水管最大取水量達30.4萬噸、長度1350公尺,排水管最大排水量達20.4萬噸、長度1500公尺。
海水淡化廠廠區總面積約 10.1 公頃,包括海淡廠取水設施、前處理設施、RO設施及清水池等設施、另有保水設施、管理中心、停車場及綠能設備等。海淡廠產製的淡化水,輸送到9.72公里外的新竹第二淨水場旁,新設受水池,併入既有自來水系統供公共給水使用。輸水管線大致沿既有道路佈設,施工方式主要採明挖覆蓋,部份無法明挖路段,則改以推進方式施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