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庄中心/綜合報導】客家委員會為鼓勵青年參與公共事務,成立首屆「客家青年諮詢委員會(客青會)」,昨天(15日)舉辦首次會議。在場青年委員用客語抒發自己的志向與推動客家事務的經驗,提出客語教育及認證制度、精進客語輸入法、青年預算補助、客家音樂主流化、客庄地方建設及行政資源配置、實境解謎結合客家等創新建議,展現青年對客家事務的高度關注與創意。
客委會主任委員古秀妃昨天親頒聘書給的青年諮詢委員,期以首屆客青會為基礎,建立客委會與各地客庄青年的對話管道,深入理解客庄青年所需,在客家政策制定與推動過程,結合青年創意及專業,全面擴展客家青年參與客庄公共事務。

古秀妃表示,每個世代的人,所思考的事情不同,成立客青會、召集會議的目的,除了要跟青年後生參詳交流外,也希望讓後生的視角加入在客委會的施政當中,尤其現代年輕人運用科技的能力很強,期待借助來自各領域青年的專長,帶給客委會更多創新思考與新的政策推動方向,也讓青年後生有機會回饋客庄、回饋社會,在提升自己的同時,也讓客庄越來越好。
「為了不讓客青會的討論僅停留在北部,」古秀妃說,未來將由客委會邱星崴副主委帶隊,帶領客青會委員下鄉,與雙北以外的客家單位及地方團體,交流行更多客家事務,建立與地方的深度連結,強化青年諮委與地方的互動,讓客家事務推動量能,能在全台擴散,更積極地保存與傳承客家語言與文化。
古秀妃特別指出,也希望之前報名徵選客青會諮詢委員,未入選的遺珠之憾,納入未來的客家活動中,讓更多關心客家事務的青年朋友能一同參與。
昨天的會議,首先由客委會各業務處(綜合規劃處、語言發展處、產業經濟處、藝文傳播處)及客家文化發展中心進行業務報告,隨後邀請列席的21位客青會委員進行自我介紹。
首屆青年諮詢委員共24人,來自台灣各地客庄,跨及地方創生、客家藝文、客語復振及影視行銷等不同領域,最年輕的是年僅19歲的蔣承叡及詹雁婷。


客委會指出,第1屆青年委員為18歲以上、35歲以下(出生年為民國78年至95年)的本國籍關心客家事務在學學生或社會青年,任期兩年,共吸引來自全國339位客家青年報名,其中320位符合報名資格,最終入選24位。其中,有高中生、大學生、碩士生及社會人士;專長領域分屬「公共參與、客語推廣、客家藝文、產業發展及國際交流」等5大面向;平均年齡為27歲;其中男性13人、女性11人,性別比例分別是54.2%及45.8%,;來自都會區(六都)與非都會區的比例為1:1,分布如下:台北市1位、桃園市7位、新竹3位、苗栗2位,台中市1位、雲林2位、高雄3位、屏東3位,花蓮及台東各1位。
第1屆客青會諮委名單為王勻采、王信傑、王姵璇、王駿鈜、江卓安、李沅臻、李冠霖、李庭慧、邱郁庭、范植皙、范姜莉婷、郭楠暘、張世暘、張博舜、陳意茹、黃脩閔、黃婠瑈、曾櫳震、楊士學、詹翔欽、詹雁婷、廖育辰、鄧之琳、蔣承叡等24位。昨天有21位青年委員列席討論交流,為客家事務與政策推動,增添新氣象與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