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庄中心/綜合報導】文化部補助4千萬元推動及活化新竹縣定古蹟鍾家伙房修復及再利用,縣定古蹟芎林鍾家伙房今天(6日)舉行動工典禮,預計2026年8月完工,期望這座新竹縣唯一依山勢而建的兩層式百年客家三合院重現榮光,屆時可結合早期客家先民智慧生活場域,串聯休閒觀光產業,發揮文化資產及環境教育功能。
鍾家伙房創建於1910年代中期,創建主是鍾氏來臺第六代的鍾裕開。鍾氏來臺的第三代鍾觀榮,開始定居於鹿寮坑,初期居住地點是山勢較高的平緩地,之後略往山下遷移到水源充足處,才開始開闢梯田種稻。鍾家伙房是第六代成員鍾裕開創建,夥房座落地點選擇則是由略懂風水的第五代成員鍾添雙決定。
關於創建夥房的說法有二:一是因家族成員過多,原位處山上的夥房空間不敷使用,遂往山下遷移;另一說法是鍾添雙認為夥房所在地風水佳,於是在此覓地建屋。鍾家伙房改建時間是1950年代初期,同時期並建造了獨立的採茶工人宿舍,且因應地形而蓋成兩層樓建築,樓上作為採茶工人宿舍,下方則是製茶工廠。另外,尚有一間獨立的製茶工廠緊鄰採茶工人宿舍右前方。
鍾家伙房是少見的山區客家夥房屋,依山勢而建,是「一堂五橫(左三右二)」建物,規模宏大,右橫屋因地形變化而形成兩層建築,作法極少見,正廳堂號為潁川堂,並附有製茶工廠、雞舍、豬欄等建物,工法樸實自然,極具地方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屋頂高度以正身最高,向左右次間至左右橫屋漸次降低,內側有一內廊,牆身為紅磚牆、為承重牆構造,基礎是水泥基腳,開口為水泥砌門框及窗框。
結構採用傳統大木結構,二層樓橫屋並以紅磚搭建梁柱結構,柱與牆間留有伸縮縫,在當時是相當先進的工法。簷下及窗櫺以紅磚排列收邊,更增添建築美感。正身為鍾屋公廳,左右次間為房間,稍間為餐廳及廚房;左橫屋及左一橫屋主要為房間使用,附有客廳、廚房及水井。右橫屋為兩層,上層是房間及客廳,下方是倉庫及豬舍;右外橫屋是茶廠。正廳前方是昔日茶廠為工人住宿空間;其他周邊附屬空間有豬欄及雞舍。目前鍾家伙房是祭祀(公廳)及倉庫使用,公廳管理模式以各房每年輪替管理及祭祀。

建築依山勢而建,為一堂五橫建物,規模宏大。竹縣府提供

右橫屋因地形變化,形成兩層建築,極為罕見。竹縣府提供

正廳堂號為潁川堂
新竹縣長楊文科說,感謝文化部支持攜手整修活化古蹟。鍾家伙房地理位置非常好,遠眺山景。期盼未來整修後結合觀光、自然環境,將早期客家先民生活智慧,一一展現出來。
所有權人代表、鍾更明表示,以前生活困苦,最早是靠種茶,後來改種果樹維生,後代子孫慢慢往外發展,家族仍希望保留伙房,只是修復經費龐大,難以落實。感謝楊文科及竹縣府文化局替鍾家向中央爭取經費,同時感謝三房的堂哥鍾壬癸維護夥房環境,終於如願可以修復,希望能如期完工,讓全台民眾來參觀這珍貴特殊的三合院建物。
文化局長朱淑敏說,芎林鍾家伙房於2010年指定公告為縣定古蹟,陸續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修復設計等工作後,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核定4000萬元(中央款65%、縣款30%、所有權人5%),辦理建築現況調查及修復設計檢討與修復工程,工期540日曆天。
這次修復工程委由張義震建築師事務所監造、大鎵營造公司承攬,施作項目包含屋面、木構件、地坪、牆體、門窗及全區周邊環境整體修復,竣工後,將能提供民眾一處結合文化資產、環境教育及休閒產業觀光的優質場域,除了環境教育公共展示空間外, 其餘空間可能導入咖啡廳或民宿等,由所有權人規劃。
芎林鄉長黃正彪說,鍾家伙房是芎林鄉非常特別的建物,感謝文化部及竹縣文化局支持修復,希望未來能夠結合周邊景點,包含落雨松濕地農場、段木香菇農場、顯伯公廟及石爺石娘廟等,以鍾家伙房做為節慶文化活動的平台,帶動當地觀光發展。

鍾家伙房今天舉行修復動工典禮,預計明年8月完工。竹縣府提供

鍾家伙房所有權人代表鍾更明,感謝政府協助修復。竹縣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