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德國語言協會(Gesellschaft für deutsche Sprache,GfdS)日前公布德國年度關鍵詞彙,由形容聯合政府(Große Koalition)瓦解的「紅綠燈熄滅(Ampel-Aus)」一詞獲選,榜單反映德國在地緣政治、經濟壓力與社會轉型中的集體情緒變化和挑戰,也有未來展望。

「德國語言協會」是由德國政府資助的德語研究與保護機構,自1971年起,每年歲末都會選出10大年度詞彙,記錄該年社會集體情緒的變化。

根據報告,2024年的年度詞彙由「紅綠燈熄滅」拔得頭籌。此詞彙描繪德國社民黨(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SPD)、綠黨(Die Grüne)與自民黨(Freie Demokratische Partei,FDP)聯合內閣突然瓦解,3黨各自代表色分別為紅、綠、黃,恰好跟紅綠燈顏色一樣,因此也被稱作「紅綠燈內閣」。

2024年11月6日,因財政預算案分歧,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解僱自民黨籍財政部長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自民黨內閣成員集體辭職,為德國政壇投下震撼彈。德語言協會評審指出,當時這一政治大事件甚至壓過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熱度。

第二名則是形容漂綠行為(greenwashing)的「氣候粉飾」(Klimaschönfärberei)。為實現2050碳中和目標,歐盟(European Union,EU)與德國碳排規定日趨嚴格,為在歐盟減碳數據上達標,許多德國企業將工廠外移,實際上只是將碳排轉嫁它處,無益對抗全球暖化。「漂綠行為」是指一種廣告或輿論操弄的形式,透過有欺騙性質的綠色公關和綠色行銷手段,讓公眾相信一個組織的產品、目標和政策都是環境友善。

在關鍵字中,與環保領域有關的還有「瓶蓋瘋狂」(Deckelwahnsinn)。今年7月歐盟減塑新規上路,規定飲料業者改變包裝,讓瓶蓋與瓶身開蓋後相連。這個對環境友好的瓶蓋不落地政策卻讓消費者感到不便,喝飲料時瓶蓋常常打到鼻子,因此社群媒體出現大量嘲笑是「愚蠢變革」影片。

2024年也是德國飽受地緣政治影響的一年,關鍵字「戰爭準備」(Kriegstüchtig)、「儲蓄恐慌」(Angstsparen)都顯示俄烏戰爭膠著對德國產生衝擊。「刀具禁令」(Messerverbot)、「右傾化」(Rechtsdrift)則描述社會內部動盪不安,今年德國發生多起隨機砍人案,不僅掀起是否在公共場合禁攜刀具辯論,也讓反移民思維的極右翼汲取不少政治聲量。

十大年度詞彙反映德國正在經歷的時代陣痛,但也有帶著正面希望,譬如「性別自主法(self-determination in terms of the gender marker,SBGG)」。這部於11月生效的法案,讓跨性別者及非二元性別者,能更簡單更改法律性別與姓名,凸顯德國社會包容性的一大進步。

「生成式轉向(Generative Wende)」指出近年人工智慧(AI)快速發展,從寫程式碼到藝術創作,生成式AI正重塑工作模式,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新的可能性。

最後一個年度詞彙是「生活與工作平衡」(Life-Work-Balance),這個新詞構造將Life置於Work前,顛覆傳統人們常說的Work-Life-Balance,展現當代德國人比起工作,更重視生活品質的趨勢。

2023年,德國的年度熱詞是「危機模式(Krisenmodus)」,反映出民眾對烏克蘭戰爭、以哈衝突、通貨膨脹、氣候變遷等多重危機的焦慮。

2022年的熱詞則是「時代轉折(Zeitenwende)」。德國總理蕭茲在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戰爭的背景下,曾用這一詞描述他對德國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全面改革,他表示,「我們正經歷一個時代轉折,之後的世界與之前的世界將完全不同。」

德國未通過總理信任案 解散國會、重新選舉

【要聞中心/綜合報導】國際政壇真不平靜。德國國會當地時間16日表決對總理蕭茲(Olaf Scholz)的信任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