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庄中心/台北報導】位於台北市的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邁入第24年,每年都創下數萬人次的參觀紀錄,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今年首次參加,感受到在地文化傳承的力量,也看到社區組織、在地資源跨界合作的多樣性。

剛過去的14、15日,原本擔心寒流來襲的周末,人潮可能不多,但中午過後,即出現愈來愈多的參觀人潮,今年有超過300位攤友在市集與大家分享各類型的書籍、手作、繪本、刊物、小誌等,形式多樣,讓許多愛書的大小朋友來此挖寶。

客傳會攤位前,擠滿許多前來挖寶的國內外遊客。客傳會公服部
客傳會首次到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設攤位。客傳會公服部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是唯一在市集中推廣與行銷客家的攤位,除了深受大小朋友喜歡的扭蛋機,也有絹印手作活動;除此之外,也介紹客籍攝影家的攝影集、HIB攝影雜誌與文創小物,期透過不同呈現方式,吸引大家駐足,進一步了解與認識客家。

兩天的市集,透過「大聲講客語、扭蛋送給你」活動,發現許多隱身在台北的客家鄉親,年紀老中青都有,有桃園、龍潭、湖口、苗栗、高屏與花東的客家鄉親,看到客傳會的攤位,勾起客庄家鄉的回憶,也喚起客音的記憶;另外也欣喜見到在學校選客家話鄉土語言的小朋友,展現學習成果,看著拼音都可以準確唸出;而不會客語的朋友,也願意嘗試看著拼音試著唸出客家話,不會因為不懂這個語言有任何排斥或扭捏,大家都在歡樂的氣氛中學客語,還有外國遊客帶著小孩來玩,當作外語學習與異文化體驗,相信握在手中的扭蛋小禮物,會是他們這趟台灣行的最美回憶。

大聲講客語、扭蛋送給你活動,吸引國內外許多朋友參與。客傳會公服部
大聲講客語、扭蛋送給你活動,吸引許多小朋友聚集。客傳會公服部
來自澳洲的小朋友,也參加「大聲講客語、扭蛋送給你」活動,扭到自己喜歡的禮物。客傳會公服部
認真學客語的小朋友。客傳會公服部

客傳會的《HIB》攝影雜誌,吸引許多人翻閱,更有法國出版商前來購買,還問了關於客家的問題,現場研究客語拼音與客家字,由於他們基本懂些華語字,所以可以辨別出客家字與華語字的差異,但客家話裡許多字仍是以華語字表現,讓他們直呼不可思議,客字、華語字,快要傻傻分不清。

來自法國的遊客,也在攤位上認真研究客語拼音。客傳會公服部

除了愛書人士,現場也看到許多攝影同好,身上揹著各式品牌的相機,穿梭在市集中,除了取景,也翻閱攝影相關書籍。客傳會出版的客籍攝影家梁國龍、葉裁、劉安明的攝影集,也受到不少攝影愛好者的翻看、閱讀、討論,早期客庄田園風光在攝影集中完整呈現,讓年輕世代的讀者發現過往台灣不同地區的樣貌,再對比現今的高度開發景況,符合舊書街的懷舊風格。

絹印手作活動也相當受歡迎。原本擔心小朋友力道不夠,上色會不均勻,但小朋友堅持要自己完成,不需要大人協助,想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獨自完成的作品帶回家,這樣的精神真的很棒。

小朋友練習絹印。客傳會公服部

客傳會的文創商品,受到參觀朋友的讚賞。有研究模型車的朋友,看到客傳會製作的講客號模型車,豎起大拇指,稱讚客傳會製作很用心,很難得見到完整呈現出這款卡車車頭的特色,立刻掏錢購買,帶回家作紀念。

對模型車很有研究的民眾,盛讚客傳會的模型車製作用心。客傳會公服部

兩天來到市集的人相當踴躍,很多都是全家大小一起來逛,而客傳會也在市集裡遇到都會客家人,也因為客傳會,讓已經在台北定居多年的客家鄉親有機會在這24年歷史的書香市集裡再次聽到客音,也有機會教身邊的小朋友客家話,透過市集參與,讓更多人認識客傳會、認識客家;讓客家透過多元形式繼續傳遞下去。

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客傳會公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