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一份最新研究顯示,一隻雄座頭鯨締造穿越三大洋、將近1萬3千公里的遠游新紀錄,目的很可能只是為了尋找配偶。

《皇家學會開放科學(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期刊本月11日刊出一篇研究報告指出,一隻雄鯨在2013到2022年,由南美洲哥倫比亞的繁殖海域,游抵非洲桑吉巴(Zanzibar)的繁殖海域,游了1萬3千公里,這也是座頭鯨有紀錄以來,游了最遠的距離;也是座頭鯨在太平洋和印度洋間交替繁殖的首次記錄。

座頭鯨以其躍出水面姿勢、超長的胸鰭與成年雄鯨複雜的叫聲而聞名。世界各大洋都有座頭鯨的蹤跡,是賞鯨者的最愛之一。座頭鯨屬名來自希臘文「μεγα-πτερα」,意思是「大型的翅膀」,形容座頭鯨極大的胸鰭。一般的座頭鯨群體結構較為鬆散,常見族群數量為1至3隻,少數大型族群數量可達15隻,群體生活通常在夏季持續得較久,這是為了方便互相合作覓食。

當雄性的座頭鯨尋求配偶時,通常會與其他雄鯨一起包圍著一隻雌鯨,這是雄鯨之間的競爭,科學家將這種為爭奪雌鯨而群聚的雄鯨稱為「競爭性群體」(competitive groups)。競爭會持續幾小時,競逐失敗的會自動游離,剩下者與雌鯨交配。科學家一直認為鯨語在座頭鯨間扮演著重要角色,但未能確定。

發表這份研究的科學家們,在Happywhale網站詳閱照片,這個網站專門蒐集科學家與大眾在世界各地拍得的各種鯨魚、鯨尾等照片,然後用AI驅動的影像配對演算法,幫忙辨認鯨魚。

這次締造紀錄的雄鯨首次被人拍到是2013年7月﹐在哥倫比亞的太平洋沿岸,當地水域是一處包含7隻座頭鯨的繁殖競爭地。同一隻雄鯨,2022年在印度洋西南部的東非桑吉巴沿岸被拍到,與牠9年前首度被拍到地點相距約1萬3千公里、橫跨120度經度。研究人員一開始以為照片有誤,但後來確認是同一條雄鯨。研究指出,科學家們從這隻鯨魚生殖器部位一張照片,以及牠在交配群體的競爭中極為活躍,判定牠是「男性」。

一隻雄性座頭鯨游了1萬3千公里,締造座頭鯨最遠移動距離。翻攝https://happywhale.com/individual/13284;enc=356519

科學界之前曾發現一些座頭鯨確會偏離典型的遷徙路線。但這項研究裡,該雄鯨獨特之處,在於所游距離之遠,創下有記錄中兩點間距離最短路徑的最遠里程。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漁業網的資料,座頭鯨的遷徙模式,是地球上哺乳類裡距離最遠的動物之一,有些群體為覓食,能從熱帶繁殖地遠游8000公里到偏冷水域。

這篇研究認為,鯨群口數增長,可能導致雄性間競爭加劇,驅使牠們必須游到到更遠處,尋找食物和配偶。

一隻雄座頭鯨締造穿越3大洋、1萬3千公里的遠游新紀錄,目的很可能是為尋找配偶。翻攝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os.241361
座頭鯨。翻攝自Flicker Melissa Fi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