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中心/綜合報導】塵封的白色年代,如今不再是「不能說的秘密」;台灣在1987年7月15日由時任總統蔣經國宣解除戒嚴,終結38年又56天的戒嚴時期;許多人將那段禁忌藏於心,更多年輕人則是從未經歷。近日,南韓總統尹錫悅發布戒嚴令的魯莽舉動,不僅引起國際社會譁然,也喚起台灣人民重新回顧戒嚴一事。金門的蓊蓊書店、橫青商行舉辦《霧中歲月—白色年代的金門往事》特展,展期從即日起到明(2025)年2月9日。
1956年國防部頒布《金門馬祖地區戰地政務實驗辦法》,成立金門與馬祖防衛司令部政務委員會,實施軍政一元化、軍政一體的戰地政務體制,就如同戒嚴一般,原屬「實驗」性質的辦法卻長達30餘年。台灣地區在1987年解嚴,但作為「戰地」的金馬地區仍實施軍事管制,直到1992年才正式解嚴。金門基於「戰地」跟「前線」之名,不但有著特殊的治理制度,相關的歷史檔案也比其他地方多更晚解密。
策展團隊整理出龐雜的解密檔案,結合王維剛、王胤卓、李誠恩三位縣籍藝術家、受戒嚴波及的家屬、金門在地鄉親的詮釋,讓觀展者認識那段發生在金門的真實故事。
長年研究政治檔案的學者林傳凱表示,金門政治案件有其特殊性,像最終被判決死刑的政治犯比例約有19.92%,是台灣政治案件死刑比例的4倍,「金門政治案件的那條界線,比台灣更模糊。」
林傳凱近年與金門在地青年許玲瑄等人,蒐集政治案件資料、訪談當事人等,今(2024)年將部分研究成果,與金門在地藝術創作者共同策劃「霧中歲月—白色年代的金門往事」特展。他表示,這個展覽邀請金門在地藝術創作者,在理解這段戒嚴時期後,用不同形式創作表達自己感受,「我比較像信鴿,只是把跟檔案相關資訊帶到。」
許玲瑄則表示,不少金門老一輩人都知道過去有政治案件,她曾在訪談其他主題研究時,受訪者都會主動提及一小段以前對政治案件的見聞,她認為地方的態度沒有那麼戲劇化,這就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只是我們需要去了解他們述說的語彙。」搭配此次特展,也將舉辦系列講座、走讀及藝術體驗活動,希望有更多這些經歷金門人觀展,說出只有自己能定義的在地敘事。
策展團隊表示,如有家人或自身曾經過相關遭遇,目前公部門開始提供新一波補償、解密檔案及身心療癒支持資源,霧中歲月團隊願意義務協助申請,希望能讓過往歲月缺憾畫下真正的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