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中心/綜合報導】共軍昨天(9日)開設7處空域保留區,國防部情報及參謀次長室次長謝日升中將今天分析,共軍這次刻意避開國際航路,並在台海中線以西,且自上海一路向南至福建外海、達1000公里,震懾的對象,不僅止於台灣,更不僅嘗試全面封控台灣,也向外延伸兵力,企圖將「台海內水化」。

「空域保留區(Reserved Area)」是指在特定空域範圍,預留給特定的航空活動用途。這些空域通常根據國家或國際航空管理機構的規定設立,並僅供特定的航空活動或運營使用,其他航空器未經批准、不得進入。空域保留區用途,可能包括軍事國防、商業與民用、特殊用途(例如氣象、科研)、緊急救援、航展或比賽。

國防部昨天披露,共軍在浙江、福建以東開設7處空域保留區,是否為對台軍演,尚不得而知,國防部已開設應變中心並指導各級部隊嚴密監控敵情,同步掌握共軍東部戰區、北部戰區、南部戰區船艦編隊及海警船,分別進入台海周邊及西太平洋區域,執行遠海長航等活動;國軍協同海巡兵力綿密監控,同步啟動備戰操演,依敵情威脅狀況,結合天候等條件因素,在戰術位置實施演練保持高度戒備。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表示,國防部這次「化被動為主動」,先對外宣布共軍開設7處空域保留區,可降低中共對台威嚇效力,反過來展現「偵察性嚇阻」(Deterrence by Detection),屬於情報嚇阻一環。他推測,一次公布7處空域保留區,應是以軍用目的居多,結合國際對台支持或外交突破等情況「借題發揮」;至於若是軍演,則必須觀察中共方面是否公布確切座標,據此進一步分析目的、裝備為何。

謝日升指出,台灣已經非常習慣由中共事前通知演習,但國軍不能等到這些情況發生後再應對,否則會造成國內社會動盪、民心不安,國軍有責任讓民眾知道應處作為。「中共不事前宣布,就是要降低我們的警戒心,接續出現在台灣周圍時,讓大家感到措手不及,」因此不管共軍宣不宣布,國軍看到有相對應的敵情,就會有所因應。

謝日升分析,共軍這次空域保留區,刻意避開國際航路,除了震懾對象不僅止於台灣外,值得關注共軍是否會「由訓轉演、由演轉戰」,以及共作為為對周邊區域國家的影響與衝擊。

至於是否如同外媒所述,共軍目前有高達90艘船艦在台灣周邊海域;謝日升指出,90艘不是國防部公布的數字,推測消息來源是綜合他國掌握到的中共艦船數目。根據國防部每天上午公布的共艦數目,昨天上午6時至今天上午6時是21艘(含12艘共艦、9艘公務船),與90艘有近70艘的落差,落差關鍵在於這些共艦位於國軍公布示意圖以外區域。

謝日升強調,中共想強調「台海內水化,台海議題由中共處理」,且海軍兵力在西太平洋、台灣周邊的態勢相當清楚,頻率、數量都同步增加,若連結相關舉措,不僅嘗試對台灣全面封控,也向外延伸兵力,企圖達到「反介入/區域拒止」。

國軍同步啟動戰備操演,有民眾在桃園機場附近,看見陸軍大批戰車實施機動演練。國防部作計室聯合作戰計畫處長董冀星少將表示,因應中共相關行動,國軍按照敵情,以實戰化訓練為原則,下達戰備指導,命令作戰部隊依其作戰計畫前往戰術位置,進行備戰部署、戰力保存、聯合防空及反登陸等計畫演練。

至於未來每日共機艦動態,是否適時披露共艦所在區域;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少將回應,公布軍事訊息必須考量作戰安全,國防部會努力在讓民眾了解及確保軍事安全間求取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