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慶中/綜合報導】在已開發國家已經很少見的傳染病「傷寒」(Typhoid Fever),被科學家認為已經存在了數千年,隨著衛生條件的改善以及醫學的進步,已不若早先帶來威脅。最新研究發現,由於人類濫用抗生素,傷寒的致病源正迅速產生抗藥性,如果不及時治療,致死率高達20%的傷寒,將嚴重威脅人類生存,全球每年目前仍有1100萬例傷寒病例。
專業期刊《刺絡針微生物》(The Lancet Microbe)指出,根據最近的研究,引起傷寒的細菌,正在進化出廣泛的抗藥性,並且迅速取代不具有抗藥性的原始菌株。目前抗生素是有效治療傷寒的唯一方法,傷寒是由傷寒沙門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引起,過去的30年中,細菌對口服抗生素的抗藥性一直在增加。
根據2022 年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對2014 年至2019 年在尼泊爾、孟加拉、巴基斯坦和印度感染的3489 株傷寒沙門氏菌,進行基因組定序,發現「廣泛抗藥性(XDR)傷寒沙門氏菌」數量持續增加。XDR傷寒不僅對氨芐青黴素(ampicillin)、氯黴素(chloramphenicol)和甲氧芐啶/磺胺甲噁唑(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等第一線抗生素變得不敏感,而且對氟喹諾酮類(fluoroquinolones)和第三代頭孢菌素(thir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等新型抗生素的抗藥性也越來越強。
最糟糕的是,這些高抗藥性的菌株正在全球快速傳播。雖然大多數XDR傷寒病例源自南亞,但自1990年以來,研究人員已發現近200例國際傳播。大多數菌株已擴散到東南亞及非洲的東部和南部,英國、美國和加拿大也發現這類「超級傷寒」細菌。
到2000年代初期,在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和新加坡,喹諾酮類藥物(quinolones)的抗藥性突變,已佔所有病例的85%以上。同時,對頭孢菌素的抗藥性也開始出現。
如今,只剩下一種口服抗生素:大環內酯類藥物阿奇黴素(azithromycin)對傷寒細菌還有作用,而這種藥的作用可能無法持續太久。2022年研究發現,對阿奇黴素產生抗藥性的突變已在蔓延,「威脅到所有口服抗菌藥物治療傷寒的功效」。
史丹佛大學傳染病學家安德魯斯(Jason Andrews)指出:「近年來,高抗藥性傷寒沙門氏菌菌株出現和傳播的速度確實令人擔憂,這凸顯了緊急擴大預防措施的必要性,特別是在風險最大的國家」,「最近出現的 XDR和抗阿奇黴素(azithromycin-resistant)傷寒沙門氏菌,已經使迅速擴大預防措施變得更加緊迫,包括在傷寒流行國家使用傷寒結合疫苗(typhoid conjugate vaccines)」,「目前傷寒沙門氏菌抗藥性較高的國家需要採取此類措施,但考慮到國際傳播的傾向,不應僅限於此類環境」。
南亞可能將成為傷寒的主要中心,目前佔全球病例的70%,「如果新冠肺炎大流行教會了人類什麼,就是現代全球化世界中的疾病變異體很容易傳播」。公衛專家認為,各國必須擴大傷寒疫苗的使用範圍,並投資新的抗生素研究。印度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城市地區的兒童接種傷寒疫苗,可以預防高達36%的傷寒死亡個案。巴基斯坦目前在這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它是全球首個提供傷寒常規免疫接種的國家,公衛專家認為更多國家需要效法。
抗生素抗藥性是現今世界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奪走生命的人數比愛滋病毒(HIV)或瘧疾(malaria)還要多。疫苗可能是我們預防未來災難的最佳工具,人類已經沒有時間可以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