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教育部體育署2023年運動現況調查發現,民眾每周平均運動次數為3.64次,而「公園」是最受民眾歡迎的運動地點,占比高達35.4%。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針對公園內隨處可見的體健設備,以圖解的方式,教民眾利用步道、欄杆、椅子、滾輪,以就地取材的方式,輕鬆在戶外健身。
先前受到疫情的影響,許多人開始嘗試登山健行等戶外運動。國民健康署表示,隨處可見的公園,有許多體健設備,只要會使用的話,公園就如同一座小型的健身房,更列出公園運動的6大優點:簡單好操作、環境安全、就地取材、戶外空間空曠、呼吸新鮮空氣、接觸大自然擁有好心情。
根據Lahart等人在2019年的「綠能運動對身心健康的影響」研究顯示,戶外運動比室內運動,可以減少更多疲勞的感覺,對情緒產生正面影響,顯見戶外運動比起室內健身的好處與優勢。
台北市萬華區大小鄰里公園共有31座,其中18座公園附有體健設施,萬華區健康服務中心因應智慧運動新風潮,公園內的體健設施旁附有QR Code,掃出來的影片由專業運動教練,指導民眾正確使用公園體健設施,避免錯誤使用造成運動傷害。
萬華區健康服務中心在今(2024)年延續「公園就是健身房」理念,推出「創新設施!QR Code 攜手教學影片」,精選了單槓、雙槓、大轉輪、漫步器、伸腰伸背器及腰背按摩器6種常見設施,與萬華運動中心教練合作拍攝示範影片,民眾只需掃描貼在設施上的 QR Code,即可觀看專業教練的指導,幫助更多使用體健設施的民眾,避免錯誤使用帶來的運動傷害。
每天早上都到公園報到的65歲陳太太表示,過去會擔心設施亂使用,會讓自己受傷,現在掃QR Code即可觀看指導,能正確使用設施,安心運動,她笑稱用掃碼看影片的舉動,覺得自己年輕了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