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依璇、洪藝晅、洪俊傑/高雄報導】「沒有一根釘子,從梁柱到屋頂皆以實木榫接。」40多年前被洪水沖走的木作福廠,終於走出舊照片和記憶,再度重現眼前。陽光灑落幽靜的美濃庄頭,復刻的福廠,安靜佇立在高雄美濃文創中心廣場。

「福廠」是高雄美濃永安庄地區民眾祭祀伯公時,所搭建的臨時木造祭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教授孔邁隆(Myron L. Cohen)曾以影像紀錄福廠的樣貌。1980年代一場大雨把福廠沖走後,改以鐵皮屋形式取代,傳統木造祭壇從此只存在照片和老一代人回憶中。

高雄市政府客家委員會為了重現客庄地景、活化文化資產生命力,委請美濃愛鄉協進會(Meinung People’s Association)舉辦「瀰濃永安庄木作福廠工作坊」,邀請知名大木作匠師陳其威,傳授工法、帶領學員透過舊有構件尺寸,復刻傳統木製福廠。

木製新福廠的梁柱到屋頂採用榫接工法。蔡依璇攝
新福廠放置在美濃文創中心廣場,讓大家參觀。蔡依璇攝

「從一開始設計到施作,把幾十年前的福廠建築恢復起來,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工作坊學員張高傑說。福廠工作坊有10多位志工學員,當中不乏年輕人,除了在地人,也有從鳳山、台北等地而來。還有學員說是「第一次聽到福廠、第一次接觸木作,很開心學習到一些接榫技巧。」

在工作坊施作現場,學員敲敲打打,沉浸在自己的木工世界。大家一邊瞭解建築結構,一邊跟著師傅陳其威學習使用鑿刀。這個尋回傳統的理想,並沒有想像中簡單。每個人小心拿著鋸子,鋸出想要的規格,按照舊有尺寸施工,為的就是重現傳統木作福廠。

陳其威說,福廠本身就是一個穿斗式建築的縮詞。「做之前,要讓學員們瞭解福廠本身的結構,學員才會知道這間福廠用什麼方式一步步築立起來,讓它變成一間可以使用的建築物。」陳其威這次在工作坊中,教大家用傳統接榫方式搭建福廠,也期望更多人在動手做的過程,重新認識客庄文化與傳統。

國小畢業後,陳其威每逢寒暑假便在父親的工地打工,高中暑假第一次於台南城隍廟接觸古蹟修復。退伍後便直接和父親參與古蹟大木構修復工作至今,曾與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合作多項傳統木構造學術實驗。專長為漢式及日式大木結構修復及新作、漢式及日式小木門窗修復及新作、木結構構件檢測。

福廠伯公「入年駕」祭典,已經是高雄市的無形文化資產。蔡依璇攝
新福廠放置在美濃文創中心廣場,讓大家參觀。蔡依璇攝
木製新福廠的梁柱到屋頂採用榫接工法。蔡依璇攝

目前復刻的福廠,放置在美濃文創中心廣場。高雄客委會表示,美濃今年的「入年駕」還是依照地方想法,使用原來的鐵皮屋福廠。未來會再請示伯公,決定何時更換新的福廠。

高雄美濃永安庄的福廠伯公「入年駕」祭典,到現在已經超過百年歷史。每年的農曆12月25日,在地人搭福廠、迎伯公,揭開為期20天的「入年駕」。這一天,福首領著八音樂手和伯公轎,將境內伯公請至福廠供奉,晚間結祭壇,深夜拜天公還神,是為「滿年福」儀式。

「入年駕」期間,福廠供奉福神,接受庄人祭拜,至翌年農曆元月15日舉辦「新年福」儀式後,再送神、卸壇,至此「入年駕」才完整結束。其中迎接庄頭伯公安置神座的「福廠」,即為「入年駕」的物質文化表徵。

特別的是,福廠與伯公屋不同,就物質形式而言,伯公屋和福廠分別是常態和非常態的建築物;就文化意義而言,伯公屋是事務性空間,福廠則具有高度神聖性。以非常態空間形塑空間神聖性,並表現在祭典儀式上,成為美濃獨具在地特色的文化習俗,是土地信仰、春祈秋報的年度大祭。

美濃伯公入年駕,正進行「滿年福」祭拜儀式。洪俊傑攝,資料照

「我們想要恢復過去傳統木製,大家一起來搭福廠,也讓年輕人有機會參與,透過感受而認同。」美濃愛鄉協進會總幹事邱靜慧說,入年駕儀式已經是高雄無形文化資產,包含祭祀的空間福廠,「過去這個福廠是木製的,大約1980年辦二月戲、二月祭的時候,在河旁下了一場大雨,福廠就被大水沖走。」

所謂「二月戲」、「二月祭」是指每年農曆二月客家人掃墓祭祖時,旅居在外的鄉親會擇日回到美濃參與家族的祭儀。在這春耕過後的農閒時節,美濃河畔會舉辦一個聯合祭典,稱為「二月祭」。祭典後會請戲班演戲酬神,稱「二月戲」。庄民為感謝一年來河水、土地賜予人民豐厚生活,向化身為河江伯公的大地與河流及長年守護村落的土地伯公禮敬,它已成為美濃人共同的記憶,是當地一年一度的大活動。

「重現古代、古典的東西,不只是復古而已,還是當今潮流趨勢。」美濃愛鄉協進會榮譽理事長李永龍說,在未來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下,利用自然材質做一些信仰文化的活動,變成一種理所當然的趨勢。重現福廠的過程,除了帶民眾體驗手作樂趣,更要找回流失的鄉土記憶,再現客庄地景。

新福廠放置在美濃文創中心廣場,讓大家參觀。蔡依璇攝
新福廠放置在美濃文創中心廣場,讓大家參觀。蔡依璇攝
「瀰濃永安庄木作福廠工作坊」,復刻傳統木製福廠。蔡依璇攝
早期福廠葺頂用茅草,結構則為竹材。洪俊傑攝
多位志工按照原有尺寸施工,盼重現傳統木作福廠。蔡依璇攝

龍stay・食得/美濃1年只開20天的伯公新年Party 百年「入年駕」儀式竟差點失傳

編按:龍年到!《客新聞》推出過年系列專題,透過記者走訪客庄,介紹客家文化,更提供春節走春吃喝玩樂的好去處,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