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韓國國會昨(3)日深夜為推翻總統尹錫悅的戒嚴令進行抗爭,參與其中的國會議員丁秦旭(Chung Chin-ook)因此憶起44年前光州事件的恐懼,深感民主價值不能退讓。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現年60歲的丁秦旭,是今天凌晨一致投票反對戒嚴令的190名國會議員之一。丁秦旭昨晚避開守在大門的警察,和其他國會議員衝向國會議場。
丁秦旭說:「我立刻想到了1980年(光州事件),以及當時所感受到的恐懼與絕望。40年後,我們再次經歷這一切,感覺很不真實。」
光州事件是1980年5月18日至27日間發生在韓國光州的民眾抗爭運動。當時,軍政府領導人全斗煥宣布戒嚴,壓制民主運動,引發當地民眾示威。軍方對抗議者進行血腥鎮壓,造成數百人死傷。這次事件成為韓國民主化進程的重要轉捩點,象徵民眾對專制政權的反抗與追求民主的決心。
丁秦旭表示,國會議員們在議場內緊張地觀看特種部隊搭乘直升機降落在草坪,破窗進入建築物的畫面。在丁秦旭與其他國會議員進行表決程序時,幕僚們封鎖出入口來爭取時間。
他說,部隊的迷彩服讓他回想起光州事件開始時,軍人對當時高一的他和他的兄弟拳打腳踢,要他們回家。儘管這次的對峙有可能像1980年那樣導致流血衝突,他仍然認為堅持立場非常重要。
丁秦旭說:「那是一種無法形容的恐懼和憤怒,以及我們這次不能輸的感覺。過去要抗爭時,我的年紀還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