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屬國際癌症研究所(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已將石綿列為一級致癌物(Group 1)。環境部今天表示,目前補助石綿建材清除處理對象,除民宅外,還有停工、歇業或關廠等事業建築物,預計明(2025)年起優先納入「畜牧場」為補助對象,估算全台有約4621家畜牧場還有石綿建築物。

依據農業部所提供畜牧場名冊,統計至今年6月,全台有1萬8240家畜牧場,比對後4621家畜牧場(約1萬5746棟建築物)還有石綿。

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石綿的纖維柔軟,具有絕緣、絕熱、隔音、耐高溫、耐酸鹼、耐腐蝕和耐磨等特性,因此在民國60、70年代廣泛應用於建築、電器、汽車、家庭用品等,例如耐火的石綿紡織品、輸水管、絕緣板等石綿水泥製品,及各種絕熱材料等。研究報告指出,石綿纖維可能對人體有害,吸入石綿粉塵不僅會導致肺部纖維化,形成肺塵病,還可能誘發支氣管肺癌、胸腹膜間皮瘤和其他惡性腫瘤,隨著世界衛生組織(WHO)將石綿列為一級致癌物,世界各國已逐漸減用甚至禁用石綿。

世界衛生組織所屬國際癌症研究所,已將石綿列為1級致癌物,表示有足夠證據顯示可在人身上引起腫瘤;美國疾病管制署所屬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並建議,石綿為潛在的人體致癌物質;WHO指出長期暴露石綿會導致肺癌、喉癌、卵巢癌及間皮瘤(一種胸腔和腹腔內壁上的癌症);接觸石綿也能引起其它疾病,如石綿肺(肺纖維化)、胸膜斑、胸膜增厚及胸腔積液。

石綿建材屋舍。翻攝FB/高雄市政府環保局

環境部指出,依實地調查經驗,於本月12日報經行政院核定納入事業建築物補助範疇,後續優先將「畜牧場」納入石綿建材廢棄物清除處理補助對象,並於20日邀集各縣市環保局研商執行方式,預計2025年開始執行。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表示,因應民眾住家房屋翻新及石綿廢棄物清理需求,向行政院爭取16億元補助經費,協助執行石綿建材建築物通知、調查及清除處理工作。民眾可於住家翻新拆除石綿屋瓦時向各地方環保局提出申請補助,由政府委託廠商並支付每公噸約4.5萬元廢石綿建材清除處理費用。

循環署表示,除民眾住家以外,已於6月18日進一步修正「石綿建材廢棄物清除處理補助作業原則」,擴大補助範圍至停工、歇業或關廠(場)事業建築。

據統計,自去年8月宣布補助石綿瓦清運,截至今年11月15日,各縣市環保局已發出23萬1528份拆除注意事項通知單,完成2萬9823件現場實地調查,告知石綿建材廢棄物排出應遵行事項,並透過說明會、記者會、拍攝宣導短片及環保局人員現場輔導等,告知政府補助資訊,落實源頭管理,且已受理8875件石綿清除補助申請,累計清理石綿廢棄物9820公噸。

環境部與勞動部、衛福部等單位共同建立「石綿資訊專區」同時橫向聯繫公家單位掌握轄管具石綿建材建築物相關資料,以因應石綿管理需求,提供最完整的石綿資訊。

石綿建材。翻攝FB/高雄市政府環保局
民眾住家石綿建材清理補助申請程序。環境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