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嘉義縣鄒族獵人湯志卿今年5至6月,三度在新高口巡守區域拍攝到台灣黑熊畫面,9月又在特富野部落獵場拍到台灣黑熊成年個體,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依據台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計畫,頒發5萬元棲地監測獎勵金,湯志卿今年已領到10萬元獎勵金。
嘉義分署說,此次拍攝到黑熊的地點屬於特富野部落獵場,鄒語名為thiataka,地勢較為平坦且終年有水,針闊混生林內有檜木、牛樟、殼斗科植物、野蘋果、山枇杷、楠木等,是野生動物經常利用且植被多樣豐富的地點,也是通往北霞山、楠梓仙溪的必經山徑。
嘉義分署指出,為增進部落社區對台灣黑熊的認識並投入在地黑熊保育工作,自2023年開始,於黑熊分布熱點區域推行台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計畫,內容包括巡護監測及入侵自主通報,提供入侵通報獎勵、宣導部落黑熊誤補無罪,鼓勵在地民眾參與黑熊保護。
此外,巡護監測的部分由社區部落組織成立巡守隊,每月協助巡守黑熊潛在棲地,進行違法獵具通報及宣傳使用改良式獵具等工作。巡守隊配合紅外線自動相機的架設,於巡守範圍內拍攝到黑熊影像,每次發給至高5萬元獎勵金,每年以3次為限。
嘉義分署強調,部落社區所拍攝的黑熊影像,除可提供黑熊族群數量分布、生態習性監測資訊,透過「生態服務給付」方案,提供「生態薪水」給協助維護瀕危物種棲地的居民,以降低人獸衝突、共享保育成果。
嘉義分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年少數黑熊個體,有靠近山區村落及遊客活動區域情形,民眾如在有黑熊的山區活動,可留意是否有新的熊跡,如排遺、爪痕或腳印,隨身攜帶熊鈴、哨子或發出聲響讓熊知道人的存在,如遭遇黑熊,應保持鎮定勿驚慌、儘可能拉開與熊的距離,並儘速離開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