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蕭宥,台東客家人,現下戴臺東。阿婆係南投國姓客家人。
麼个係客家?講到現下時代客家个靚,你會想到麼个呢?
《靛花tien faˊ》係台灣第一擺用客家做主題,配合現代設計美學个全國性季刊,透過去到全國客庄,尋同客家有關聯个人事物,透過客庄裡背个在地記者書寫、連結到地方項在做創生頭路个人,發現囥在人群裡肚个「新客家人」,發現客家在順等新時代个長流水之下,略略仔熟事个感覺。
《靛花tien faˊ》个內容係對客家做主題來向外延伸。佢毋單淨講客家,也講大家人个故事。故事主角同客家个關聯程度有高有低,佢兜各人行出無共樣个人生道路,可能生長變成多色打眼个花仔、高大个樹仔,可能係定定仔煞猛生往上个嫩苗。作家、陶藝家、藝術家、攝影師、做戲个人,抑係街路項無閒生活个人,無論身分、頭路,佢兜都做得在靛花項有一隻版面,自由展現客家文化个多樣性:純樸抑係亮線、傳統抑係時行,客家个過去、現下同未來,就共下融合在這份季刊裡背肚,係一份做得為讀者帶來高品質个視覺饗宴、當湛斗季刊。
世界各地个藝術家,雖然佢兜風格當無共樣,都同內容个文字配合到當好,圖片同文字个藝術相幫相𢯭,就變做靛花个特色。主觀來講,佢本身呈現出來个圖文品質十分餳人;若係用客觀个角度來講,佢也陸陸續續得著國內外大細獎項个肯定,後背微微末末个圖文整理,係一群脫體有美感个專業人士無日無夜个付出正得著个成果。
這個特別个刊物,有一息仔像係客家人个報紙,一張又一張大張个紙在手項掀開、勻開來,油墨个味緒、文字个重量捧在手巴掌,有一種分人放鬆个力量。讀个人透過文字看著該兜客家人一個又一個煞猛打拚、溫暖感動、感心个故事,毋單只分大家人認識客家,乜分今這下个客人過較了解自家个文化同故事,分大家理解「現代客家看起來係什麼樣仔」,提供讀者發現當多想像个一種方式,分𠊎兜毋單淨限制在傳統个角度裡背,顛倒係主動去尋在臺灣這垤土地項文化个靚。
受著邀請參與「靛花歲末交流會」之後,熱心个前輩推薦分講客少年團靛花季刊,分這群在偏鄉个後生人同細人仔做得欣賞同讀著客家个靚。
來自臺東後生个自學生回應:「季刊个插圖同排版當精彩好看,內容對各種時事到人物个訪談麼个都有,因為𠊎自家係學美術這項專業,故所𠊎兜當中意這種有現代設計風格个刊物。」
當在該煞猛拈轉母語个同學乜表示:「靛花季刊个內容當新色乜當豐富,插圖設計用心,除忒講著客家文化,乜融合了當多無共樣个元素,同時代共下前進,𠊎試著當跈得著時代个變化同潮流。」、「封面設計有現代感,排版乜毋會忒亂,分讀个人做得一下仔就看真真,過從裡背知得還較豐富个在地記憶同故事。」
來自客語家庭个後生人講:「𠊎兜做得對這季刊裡背,發現生活肚堵毋著个人文故事、體會別人个感受,還有學習其他人面對事情个態度。」
講客少年團團隊肚乜有現任臺東縣兒少代表,佢講:「版面个設計齊齊正正,內容乜當精彩、有故事性同在地特色。𠊎最中意刊物个封面,當接近現代藝術个畫風,還過每一期个插圖都工夫做足。」
除忒這之外,乜有人對靛花季刊中送个細物品表示驚喜:「封面个圖劃到非常靚,有兜刊物還有送細物品,𠊎試著非常用心。」、「刊物个創作無論係內容抑係外表都當用心,有兜還送手工个細物品,分讀者還較了解客家文化。」
續後,共樣係讀者,𠊎兜乜知得靛花經營當無簡單,愛仰般進一步回應時代議題,創造過較多認同感,應該係所有刊物出版都會面臨个情況,毋係淨有客家出版品正有个挑戰。雖然講在數位化推廣方面,靛花這下還係用電子版本、社群同網站消息這兜,還吂結合YT,IG 這兜較新个線上媒體,但係𠊎相信用佢這下有个基礎同美學做前提,愛過進行這其他个延伸發展,淨愛等時間慢慢形成定定。
期待《靛花tien faˊ》在出版環境無恁該个這下,還做得將這美好再過延續過較多兜日仔。
語言從未消失,只是我們沒有想起。
定定的等待著未來,慢慢的、美好的盛開。
期待你尋著微微的幽香而來,與我們在花前,相遇。(7月1 日,靛花,初綻放。)
華語
什麼是客家?說到當代的客家之美,你會想到什麼呢?
《靛花tien faˊ》是我國首次以客家為主題,搭配現代設計美學的全國性季刊,透過深入全國客庄,挖掘與客家有羈絆的人事物,透過駐在客庄的在地記者書寫、連結到在地方上從事創生工作的人員群體,發現隱匿於人群中的「新的客家人」,去捕捉客家在順著新時代的長河之下,隱隱約約的熟悉感。
《靛花tien faˊ》的內容以客家為主題向外延伸。它不僅僅敘述著客家,也敘述人們的故事。故事主角與客家的關聯程度有大有小,他們各自走出不同的人生道路,可能長成鮮豔綻放的花朵、茁壯的大樹,也可能是蓄勢待發的幼苗。作家、陶藝家、藝術家、攝影師、演員,亦或是街巷間忙碌生活的人們,無論身分職業,他們都能在靛花上擁有一個版面,自由展現著客家文化的多樣性:純樸或亮麗、傳統或新潮,客家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就濃縮在這份季刊中,是一份能為讀者帶來高品質視覺饗宴的優質季刊。
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儘管他們風格迴異,卻都很好的與內容的文字本身搭配,圖像與文字的藝術相輔相成,造就靛花的特色。主觀來說,它本身呈現出來的圖文品質十分吸引人;而依客觀來談,它也陸續獲得國內外的大小獎項肯定,背後繁瑣的圖文整合工作是由一群獨具美感的專業人士,透過日以繼夜的付出所耕耘的成果。
這份獨特的季刊,有點像是客家人的報紙,一張張大張的紙張在手上攤開來,油墨的味道、文字的重量捧在手心,有著讓人放鬆的力量。讀者透過文字看見客家人們一個又一個勵志奮發、溫馨、感動的故事,不只讓大眾認識客家,也讓現今的客家人更加知曉自己的文化和故事,詮釋「現代客家看起來會是什麼模樣」,提供了讀者發掘諸多想像的一個途徑,使得我們不再只侷限於傳統視角,而是主動探索在臺灣這片土地上的文化之美。
獲邀請參與「靛花歲末交流會」後,熱心的前輩推薦給講客少年團靛花季刊,讓這群在偏鄉的年輕人與兒童能夠欣賞與閱讀客家之美。
來自臺東年輕自學生的回饋:「季刊的插圖和排版精美好看,內容從各種時事到人物訪談應有盡有,因為本身是學習美術專業,所以我們很喜歡這種具有現代設計風格的刊物。」
正在努力重拾母語的同學也表示:「靛花季刊的內容很新穎也很豐富,圖畫設計用心,除了講述客家文化,也融合了許多不同的元素,與時並進,我覺得很符合時代潮流的變化跟趨勢。」、「封面設計具有現代感,排版也不雜亂,讓讀者能夠一目了然,並從中得知更豐富的在地記憶與故事。」
來自客語家庭的年輕人說:「我們可以從靛花季刊中,發現生活中遇不到的人文故事,並體會他人的感受,學習他人面對事情的態度。」
講客少年團團隊中也有現任臺東縣兒少代表,她表示:「版面的設計有條不紊,內文也很精彩、具有故事性與在地特色。我最喜歡刊物的封面,很貼近現代藝術的畫風,而且每一刊的繪畫都下足功夫。」
此外,也有人對靛花季刊中附送的小禮物表示驚喜:「封面的繪畫非常的漂亮,有些刊物還有附一些小物件,我覺得非常的細心。」、「刊物的創作不管是內容或是外觀都極用心,有些附贈手工小物讓讀者更了解客家文化。」
而同樣地身為讀者,我們也知道靛花經營的不容易,要如何進一步回應時代議題,創造更多共鳴、贏得更多認同,應該是所有刊物出版品都會面臨到的現況,並不是只有客家出版品獨有的挑戰。雖然說在數位化推展方面,靛花目前還暫時是以電子版本、社群與網站消息發佈等,還沒結合YT,IG 等較新的線上媒介,但是相信以其現有的基礎與美學做為前提之下,要再進行這些延伸發展,只待時間醞釀。
期待《靛花tien faˊ》在出版環境不易的當下,還能把這份美好再延續多一些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