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許多人喝貢丸湯、吃大腸麵線,一定要有「這一味」才過癮。俗稱香菜的芫荽,常見於台灣小吃中,獨特氣味,讓香菜派為之著迷,但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消基會)今天(14日)召開記者會,公布香菜抽驗農藥殘留報告,結果12件中有11件檢出農藥,雖然明定的農藥殘留劑量均未超標,但還是有驗出不得使用的殺蟲劑,加上如此離譜的命中率,讓消費者人心惶惶。
消基會指出,稽查人員今年5月在台灣6都的傳統市場中,隨機購買12件香菜,再依據衛生福利部公告的檢驗方法檢測。消基會表示,除了1件沒有檢出農藥,其他11件都有檢出農藥,一共檢出28種農藥,有訂定殘留標準的農業均未超標,但還是有檢出無訂定殘留標準的農藥,即為「不得檢出」,消基會將檢驗結果提供主管機關,也呼籲政府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開罰,處6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鍰。
消基會檢驗長凌永健表示,這次檢出的農藥殘留共有28種,其中23種非屬香菜或草木本植物類可使用的農藥,當中還檢出今年4月1日已公告不得再使用的「陶斯松」(殺蟲劑),雖然公告緩衝期有1到3年,但顯示出農民對於用藥知識未普及認知。
消基會說明,「陶斯松」是國際間廣泛使用的有機磷殺蟲劑,常作為環境用藥,用來防治蚊子、孑孓、蟑螂、螞蟻等,若吸入剛噴灑陶斯松區域的空氣,可能會產生各種神經系統的影響,例如頭痛、視力模糊、頭暈、噁心、腹瀉和心悸等情況,如果人類長期、過度暴露在這類藥劑中,也會危害人體的神經傳導,特別是嬰幼兒、孕婦等族群。
消基會提醒消費者,清洗蔬果時,依照「浸泡」、「沖洗」、「切除」3個清潔步驟,將蔬果浸泡在水中約3分鐘,讓表面的農藥溶解,之後用流動清水,沖洗蔬果,讓水流把殘留農藥帶走,最後使用刀具切除蔬果的蒂頭、根部或表皮等不容易清洗的凹陷部位,在烹煮時,將鍋蓋打開讓農藥揮發,可降低殘留農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