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庄中心/綜合報導】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專案小組昨(11日)到「暫定古蹟湖口八卦窯」現勘及審查會議,邀請文資審議委員及古窯專家一同勘查湖口八卦窯現場,同時聽取提報人、土地所有權人的意見,文化局彙整相關意見後,將提送文資審議大會審議。昨天專家與文資委員現勘時,支持保留、反對者各自拉布條在現場「對陣」。
文化局2023年6至8月,陸續接獲民眾提報「湖口波羅汶八卦窯」為具歷史建築建造物,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4條於2023年8月22日依法定程序辦理現場勘查,會議決議列冊追蹤。文化局後續於今年3月委託專業團隊辦理文化資產價值初步評估,今年5月17日接獲在地志工緊急通報,表示窯體多處疑似遭到破壞,文化局立即派員至現場勘查並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20條第2項及《暫定古蹟條件及程序辦法》第 2 條及第4 條規定:具文化資產價值之建造物,未進入審議程序前,遇有緊急情況時,主管機關得逕「列為暫定古蹟」。該建造物自當日起,已列為暫定古蹟,並於建造物現場張貼告示。
文化局表示,鑑於「暫定古蹟」期限將於11月16日到期,近日將公告「暫定古蹟」延長至明年5月16日止,暫定古蹟於審議期間內視同古蹟,應予管理維護,文資審議將於期限內完成。
波羅汶八卦窯位於湖口鄉波羅村軍營聯外道路旁,地目為山坡地保存區,現有地主約有10人,是今年5月向舊地主購入,對私有地被公告為暫定古蹟,可能影響土地投資規畫,地主向文化部提出訴願,不希望因此造成損失。
提報本案的文史志工則認為,磚瓦窯曾是湖口重要產業,希望窯址能被妥善保存,呈現在地產業歷史,並與湖口老街整合為在地文化觀光資源。
位於湖口鄉波羅村的磚瓦窯廠遺跡,初判為戰後專門燒製紅磚的「八卦窯(原名霍夫曼窯)」,大約成立於1960年代,於1980年代停產。早期湖口台地因為紅土地質,帶動磚瓦窯業發展,目前尚餘幾座窯址,波羅汶磚窯廠為其一,希望能保留為歷史建築,為地方開發史留下見證。
湖口居民、文資提報人之一的郭台貴表示,透過田調得知,湖口波羅汶磚窯廠是湖口最晚建造、產量最大的窯廠,連同另外兩座瓦窯,保存非常完整,這三座窯可以說是大新竹唯一,甚至是台灣唯一的「磚瓦窯廠文化聚落」,加上旁邊的大圓山陣地公園,裡面的生態豐富及軍事遺跡,更顯現出湖口在地觀光及文化價值的無限潛能。
現場勘查的過程,窯主後代鍾國華、戴雲開及耆老戴木金先生,輪流向文資委員說明磚窯運作的方式,從哪裡投煤炭、如何排煙、整座磚窯的結構。現年63歲的鍾國華表示,這座窯從他出生就已經在了,原本是目仔窯(海陸腔客語:mug er rhau),大約在他10歲的時候改成現在的循環窯(海陸腔客語:sun fan rhau),他說,台灣找不到如此完成的窯廠,希望能夠磚窯能夠保存下來,展現它的價值。
勘查人員也與現場居民雙方進行許多意見溝通,有委員提醒,這座窯的形式和標準的霍夫曼窯並不一樣,提報文資時,必須先確認名稱,再行提報;另一位委員則提醒「磚瓦窯廠文化聚落」這名稱可能不那麼適合,應該用「磚瓦窯群」會更適切。
文化局及專案小昨天現勘,支持、反對暫定古蹟者各自拉布條「對陣」。文化局表示,後續將相關意見彙整,據以完成文化資產價值評估報告,提送文化資產審議大會審查。此外,呼籲提報人與關心湖口文史保存的民眾,湖口八卦窯所在地為私人地,且窯體仍有坍塌危險,未經地主同意,應避免進入。
縣府文化局指出,波羅汶窯址位於波羅村軍營聯外道路旁,地目為山坡地保存區,現況為閒置,周邊林木雜草叢生。昨日下午依《文資法》規定,邀集3名具文化資產專業委員、3名提報人及土地所有權人等相關權益人,至現場勘查,另有數十名關心此議題的村民也到場關心。
經過專家委員近2小時的審視窯址現場、充分聽取提報人與所有權人意見後,製作勘查結果紀錄,即返回文化局召開審查會議。經委員討論認為,目前針對窯址的書面資料與構造物現況調查尚未完整,建議先就新竹縣內同類型建造物,辦理簡易調查研究,釐清文化資產價值,並了解土地所有權人意願,以利後續審議會評估,並決議目前暫予列冊追蹤。
本次現勘同時有何建樺議員、陳栢誠議員、何智達議員、林碩彥議員到場關心,徐欣瑩立委、邱靖雅議員亦派代表出席,皆希望湖口八卦窯的保存能兼顧土地所有權人權益,創造雙贏。
本案暫定古蹟期限至113年11月16日,暫定古蹟於審議期間內視同古蹟,應予以管理維護;因審議程序之必要,文化局將於近期公告延長一次,期限至114年5月16日止,並於期限內完成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