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公民科學家在基隆市潮境海洋保育區發現罕見的「腎形真葉珊瑚」、「直額掃帚蝦」與「矛形岩瓷蟹」。基隆市政府產業發展處副處長蔡馥嚀表示,這凸顯公民科學家在生態監測中的重要性,期盼更多人加入海洋公民科學家行列。另潮境保育區將於11月1日轉為休養期,不開放進入,預計明年4月1日重新開放,請民眾一同守護這片珍貴的海洋資源。

基隆市政府昨(28)日舉辦潮境保育區生態調查成果發表會,透過公民科學家的鏡頭捕捉到保育區內罕見的「腎形真葉珊瑚」、「直額掃帚蝦」與「矛形岩瓷蟹」等,盼藉此推廣海洋保護理念。基市府產發處指出,潮境保育區自2016年成立以來,持續推動生態系統的監測及保護,今年並啟動潮境2.0方案,劃定核心區與永續利用區分區管理,使保育管理邁入新的里程碑。

在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補助下,基隆執行「基隆市海洋保護區經營及管理維護計畫」,持續累積潮境保育區生態數據,並擴充公民科學家培訓營活動,今年共舉辦8場次培訓營活動,有119名基隆海洋公民科學家參與,探索海洋的多樣面貌。

參與此次培訓的公民科學家表示,今年明顯感受到潮境保育區珊瑚種類增多,且過去水下拍攝照片多僅供個人收藏欣賞,今年參加培訓時,得知可以將記錄的物種上傳至資料庫,成為研究資料的一部分,感覺相當有意義。

基隆市政府產業發展處海洋及農漁發展科長許又今表示,潮境保育區將於11月1日轉為休養期,預計明年4月1日重新開放,11月1日至明年3月31日潮境保育區不開放進入,請民眾一同守護這片珍貴的海洋資源。

公民科學家的鏡頭在基隆潮境保育區捕捉到罕見的「腎形真葉珊瑚」。基市府提供
公民科學家的鏡頭在基隆潮境保育區捕捉到罕見的「矛形岩瓷蟹」。基市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