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屏東科技大學、農友共同合作,在田間設置棲架與自動相機,進行長期監測,日前在瀕危物種生態服務給付農田區內,成功拍攝到一隻草鴞(編號A00),鏡頭也捕捉到草鴞完整正面,猶如一顆「蘋果臉」模樣相當可愛。屏東縣農業處表示,這隻草鴞是2021年記錄編號E8幼鳥的後代,這次拍到草鴞幼鳥回歸,見證了保育行動獲得初步成效。

台灣瀕臨絕種的貓頭鷹「草鴞」,現存數量已不到500隻。屏東縣政府為積極推動草鴞生態服務給付計畫,自2022年起委託生態團隊昕昌生態科研有限公司,與屏東科技大學、農友共同合作,在田間監測觀察草鴞動態。

2024年記錄到E8前一年所生的幼鳥A00,出現在屏東草鴞生態給付田區。屏東縣政府提供

屏東縣農業處說,這次拍到的草鴞A00身分特別,草鴞A00是E8的後代,在2021年時由屏科大研究團隊為一隻草鴞幼鳥編號為E8,並持續監測其成長。到了2023年,E8由高雄市野鳥學會發現在高屏交界地帶成功繁殖,並由高雄市野鳥學會拍攝到在高雄的棲架上出現。如今,E8的後代之一當時成功誕下的A00,近日於屏東縣的生態服務給付友善農田中被拍到,能夠拍攝紀錄到是相當的不容易。

農業處長鄭永裕提到,縣府長期致力於推動友善生態的農業實踐,透過草鴞生態服務給付計畫,不僅讓農民可以獲得更多經濟上的支持,更能提升對於生態保護的重視。此計畫目前已結合超過60位農友,積極採用不使用傷害野生動物的方式進行農業栽培,並補助熱區內的農民設置棲架及自動相機,進行監測的同時,由農民為野生動物創造更安全的棲息環境。

農業處說,未來將持續配合中央推動瀕危物種生態給付計畫,希望能透過草鴞保育行動,共同為草鴞的生存和繁衍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可以讓屏東地區的農地更友善、生物多樣性也能夠更豐富,讓珍貴的草鴞能夠在屏東的農田中自由翱翔。

草鴞家族第二代E8、第三代A00在高屏地區「延續新生」事件紀錄:2021年12月,草鴞幼鳥E8在屏東高樹的巢區繫放,是該草鴞家族的第二代。2023年11月,草鴞E8出現在高雄旗山的棲架上,並在附近巢區成功繁殖,幼鳥之一是A00。2024年4月,草鴞A00在屏東鹽埔生態給付的田區棲架被拍到,是繁殖到第三代的草鴞幼鳥離巢後首次被記錄。

民眾若遇到受傷動物,不要驚擾,請立即通報縣府處置,切勿自行帶回自行餵食及飼養。台灣所有野生鷹、隼、鴞形目的日行性與夜行性猛禽均為保育類野生動物鷹類。

根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16條規定「保育類野生動物,除本法或其他法令另有規定外,不得騷擾、捕獵、宰殺、買賣、陳列、展示、持有、輸入、輸出或飼養、繁殖」;買賣或意圖販賣而陳列、展示保育類野生動物或其產製品者,應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2021年E8還是巢內準備離巢的幼鳥,兩年後在高雄紀錄到當媽了。屏東縣政府提供
2024年草鴞A00在屏東生態給付田區出現,已是草鴞家族的第三代。屏東縣政府提供
2023年高雄鳥會拍到E8站在棲架上吃東西。屏東縣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