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香港首次發現恐龍化石,初判是白堊紀時期,距今約1億4500萬年前至6600萬年前的大型年長恐龍,初步判斷化石屬於大型的蜥腳類及鳥臀類恐龍。香港政府後續將公開展示化石,並封閉發現地赤洲島周邊範圍進行研究。此次發現為香港古生態研究提供新證據,意義重大。

赤洲島位於香港東北水域,考古專家是在沉積岩上發現長約50公分的化石,可能是恐龍的肩膀或臀部的骨骼化石。據公布,香港發展局古物古蹟辦事處今年3月首先接獲漁農自然護理署通知,表示赤洲島的沉積岩可能含有疑似脊椎動物化石,發展局隨即邀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脊椎所)的專家來港考察。

古脊椎所專家與發展局、古蹟辦和漁護署人員在赤洲實地考察,相關專家進行骨組織切片的初步鑑定後,確定樣本為大型年長恐龍骨骼化石。專家估計,化石屬於成年或近老年恐龍,死後被沙石掩埋,之後被大水沖刷出地表。

紅線內範圍為恐龍化石。翻攝自香港古蹟辦
專家推測赤洲的大型恐龍可能是蜥腳類恐龍,圖為蜥腳類恐龍示意圖。翻攝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
專家推測赤洲的大型恐龍可能是鳥臀類恐龍,圖為鳥臀類恐龍示意圖。翻攝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

古脊椎所副研究員裴睿表示,化石體型比較大,在白堊紀時期,陸地上只有恐龍有這麼大的骨頭;通過骨組織切片觀察,初步判斷香港的恐龍化石屬於大型的蜥腳類及鳥臀類恐龍。他們將會進一步研究,以確認恐龍種類。發展局也與古脊椎所簽署合作協議,展開古生物、古人類及舊石器遺址的科學研究、樣本整理和鑑定、培訓、交流等方面合作,首個合作項目就是研究赤洲島的恐龍化石。

由於專家需要登島採樣,漁護署昨日起封閉赤洲島,至少要封閉一個月。這是香港首次發現恐龍化石,當局高度重視,經清理修復的恐龍化石,預定明(25)天起在香港文物探知館展出,日後還會舉辦公眾講座,並與本地及其他地方的大學進行相關研究,以「建構香港的恐龍故事」。

香港赤洲發現恐龍骨骼化石。翻攝自香港古蹟辦
古脊椎所專家於赤洲採集化石樣本。翻攝自香港古蹟辦
古脊椎所專家清修含恐龍骨骼化石的岩石。翻攝自香港古蹟辦
漁護署即日起封閉赤洲島周邊,即紅圈範圍。翻攝自香港漁護署
赤洲由沉積岩及火山岩組成。翻攝自香港漁護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