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網路成了現代人主要交流媒介,卻也導致數位性別暴力更加氾濫,種類日趨多元複雜,衛生福利部今天(16日)公布的首份網路性暴力調查報告顯示,近6成的民眾曾遭遇過數位性暴力。其中,男同志逾3成遭受過數位性暴力的情況最普遍,其次依序是非異性戀女性15.2%、異性戀女性9.5%、異性戀男性6.1%。而異性戀男性被害人求助比例最低,僅有26.3%在最後一次受害時向他人求助。
藝人黃子佼因涉嫌在網路上購買未成年女子的性影像遭起訴,昨天(15日)現身出庭,再次引起大眾對數位網路性暴力事件的關注。衛福部首度完成全國性的《18到74歲數位網路性別暴力狀況調查》。調查指出,47.4%的人過去一年內曾遭受數位網路性別暴力,59.4%在15歲後曾有被害經驗;而在各類數位網路性別暴力樣態中,以「騷擾」的終生盛行率48.5%最高,其次依序是「羞辱與攻擊」26.0%、「跟蹤或肉搜」21.8%、「控制或限制表意」11.7%、「影像性暴力」10.4%等。
數位網路性別暴力被害人不分年齡、性別,其中30到39歲終生盛行率71%最高,65到74歲最低、卻也高達43.6%;如以性別及性傾向分析,非異性戀男性終生盛行率30.2%最高,意味年輕男同志遭受數位性暴力的情況最為普遍,其次依序為非異性戀女性15.2%、異性戀女性9.5%、異性戀男性6.1%。而異性戀男性被害人求助比例最低,僅26.3%在最後一次受害時向他人求助;非異性戀男性次之,約42%曾求助。
調查深度訪談共22名被害人,包括7名同性戀男性,男同志遭遇數位性別暴力發生率高,在調查公布記者會上,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新聞學系副教授方念萱表示,有些人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偷拍,例如到對方家中被所謂的貓咪監視器偷拍,這些人面臨的求助困境,包括受暴時失語、對於報警缺乏正面經驗、擔心出櫃風險、不知如何求助、社會缺乏同理共感等。
數位性別暴力被害人受害的數位環境,以即時通訊軟體/社群媒體70.4%最多,其次為交友軟體25.2%、電玩遊戲10.8%、影音平台10.2%、成人/論壇網站9%。調查發現,高達84.5%數位性別暴力被害人認為其身心受到影響,包括焦慮、沮喪、感到脆弱、失去自信、人際關係困難、睡眠困難、注意力集中困難、恐慌發作等,但高達61%被害人未求助,僅39%曾求助,其中以求助朋友、同學78.8%為最高,其次是手足、家人或其他親戚25.1%、網友或網路上其他人17.3%、父母12.2%。
衛生福利部為因應影像性暴力案件被害人的服務需求,去年8月15日起成立性影像處理中心做為全國單一窗口,全年無休受理性影像案件被害人申訴,進行影像移除、下架並成立電話熱線提供諮詢服務。
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去年8月15日到今年5月31日止,性影像處理中心共受理1,150件申訴案件、754名被害人;被害人以女性69.9%最多,男性為30.1%;並以18至24歲42.6%為最多,其次是25至34歲25.3%、13至17歲20%;性影像散布者以網友62%最多,其次為伴侶16%。
全芯創傷復原中心社工師林芮璿強調,經歷數位性別暴力的被害人,除了心理上需要長期復原,環境上也非常需要持續幫忙、需要更多的友善回應,包含身體隱私權的重視和理解,例如環境中看到越來越多人會出面制止性羞辱,相信有一天會有機會讓數位性暴力停下來。
衛福部再次提醒民眾,現今網際網路社群平台日新月異,被害人除可透過性影像處理中心申訴移除性影像,亦可自行至警局報案,由檢警視案件需要聲請搜索扣押嫌疑人持有的性影像,並透過被害人保護命令,禁止加害人重製、散布性影像,透過司法強制手段與行政協力,杜絕性影像再次遭散布。
這項調查在去年10月14日至11月10日期間,透過臉書、Dcard、PTT、IG、LINE等社群平台,針對國內18到74歲民眾抽樣,共收集5030份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