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許明涓/台北報導】出生竹東的年輕攝影藝術家彭一航,六月底於臺北洪建全基金會舉辦為期1個月的個展「閉上眼,你看到什麼樣的黑」,透過作品《黯光》系列探討攝影本質並與觀眾展開對話,特別的是,客家態度也在他12年來的創作歷程中佔有一席之地。
今年32歲的彭一航,他以觀念先行,透過攝影思考影像與媒材的特性,進行真實與信念的探索。他也對不可見的無形力量感到興趣,關注台灣庶民視覺文化現象與鬼神信仰,近年曾參與泰國清邁攝影雙年展、台灣美術雙年展、麻豆大地藝術季、馬祖藝術島等,作品獲日本清里美術館典藏,並於2023年獨立出版攝影集《Ghost in the Park》。
「別人做過的事我不想再做,我想嘗試更多的可能性。」彭一航說,開始進行攝影創作之前,他習慣花大量的時間思考,思考更多的可能性:如果沒有光,相機還可以製造影像嗎?
《黯光》系列就是對這個問題的回應。彭一航將鏡頭蓋上,相機放置在黑暗的盒子裡,待在房間手拿快門線,設定鬧鐘定時按下快門,有些張照片只有一兩秒的曝光時間,有的則長達兩、三個小時,「必須要全神關注,不然很容易超過應該按下快門的時間,人就是被綁在那邊,其實也不輕鬆。」彭一航說,這是和前一個作品《幽靈公園》系列不同的辛苦。
黑暗中,電流通過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產生熱能,最後能量溢出成為雜訊,觀眾可穿梭於這些隨機產生的影像作品中,藝術家更控制了整個展場燈光的時間,在光亮與黑暗交錯之間,讓觀眾體驗拍攝過程中的無光狀態。
拍攝《黯光》系列之前,彭一航就時常與黑暗相處,他花了6年時間拍攝《幽靈公園》系列,跑遍了全台灣設有動物雕像裝置的公園,並在去年底製成攝影書獨立出版,「每次都要扛著二十幾公斤的相機到現場,但我覺得這兩個系列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從攝影的本質去思考。」那又是另一個提問:影像這種來自現實的媒材,真的能代表全部的真實嗎?
對於真實的提問,彭一航反其道而行,黑暗中以燈光作為畫筆,動物雕像在光線的擺佈下以假亂真,「它又靠近現實,又脫離現實。」他說,正如拍攝過程中遇到靈異事件,讓彭一航開始慢慢相信無形的東西是存在的,底片洗出白片、一場毫無預兆的大雨、失靈的手電筒,「在幽靈公園遇到鬼,我就去馬祖駐村尋找神明。」去年他參與馬祖藝術家駐村活動,在北竿一個月近距離與神明接觸,創作《神輿瘤》,拍攝抬轎轎將中「執筆」一員肩頸上的肉瘤。
「對他們來說那不是疾病,而像是神明的認證、印記。我覺得那是神存在的痕跡。」彭一航說,神明無形體,透過轎將執筆寫下意念,轎將也蒙神明的照顧,他感受到神與人之間的特殊狀態,「攝影就是一直在處理這種可見與不可見的狀態。」
談到創作態度,彭一航說,他習慣把自己逼到極端狀態的創作方式做思考,「客家態度中的勤儉,對我來說是一個創作的精神。」他喜歡尋找媒材或主題的邊界,思索各種可能性。除此之外,事先規劃、前置調查、拍攝手法等創作技術也是他極為注重的事物,「我想提高創作的精準度,減少失誤的可能性。」彭一航說。這位追尋神明與幽靈的全職攝影藝術家,如何以客家態度叩問攝影創作本質,詳細展覽資訊可見洪建全基金會覓計畫臉書。
「閉上眼,你看到什麼樣的黑」彭一航個展
展期:2024年6月29日至7月27日
地點:洪建全基金會(台北市羅斯福路2段9號12樓)
時間:11時至18時(每週日及國定假期休館)
座談:7月6日14時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