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台北報導】臺灣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的VR作品《輪迴》Samsara 榮獲「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 Prix Ars Electronica 榮譽獎(Honorary Mention),這也是黃心健繼2020年《失身記》(Bodyless)首度獲獎後,第二度獲得此重要獎項的肯定。黃心健得獎後表示,台灣健全的創作環境讓作品的產出得以更具備國際競爭力,「不僅讓來自臺灣的VR作品在世界舞台中站穩腳步,而接連的國際肯定也驗證了臺灣優質的創作能量。」
黃心健(55歲,客家人)是台灣知名的新媒體藝術家,目前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特聘教授也是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黃心健的作品《輪迴》自2021年完成至今,陪伴觀眾一起匆匆走入COVID-19後疫情時代,但沒想到卻也接連見證了烏俄戰爭的發生,現存世界正處於紛亂不安且氛圍未定的狀態,《輪迴》的故事似乎就在現存的世界中成真。
但就如同人們總說VR是一部可喚醒同理心的機器,《輪迴》在「具身認知」(Embodied Cognition)的核心概念驅動之下,能讓民眾在不同的物種與身份中游移,如嬰兒、難民、掌權者、受迫害者等,在相對的時空背景變化下,將身份的轉換作為起手式,帶領觀眾反思及探索生命的本質,一旦人們用不同的角度感受世界,才有可能真心地相互尊重別人、發揮同理心,人類彼此與這個世界才能夠邁向更和諧的依存關係。
黃心健先前接受《客新聞》訪問時指出,在《輪迴》這部作品中,觀眾帶上VR眼鏡後,可能就變成不同的人,他可能是男人、難民、或是核災的倖存者,甚至是鳥、魚或樹木,當他變成不同的軀體、不同的生物時,感受到的東西就會不一樣。「過去我們沒有這樣的技術可讓人去探討心靈感受會因不同軀體而有所改變,但有了VR這技術,可以讓人的感官沉浸在那個角色中。」黃心健近年創作都與生死的題材有關,VR是觸發他的靈感的重要因素;黃心健深切地希望《輪迴》的故事就止於虛擬實境的維度中,讓這件作品僅作為警世的鐘響,而非真實的預言。
「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有電子藝術界奧斯卡的美名,係為電子動畫界與新媒體藝術界一年一度的重要展會,每年吸引全球重要的導演、藝術家與策展人共同參與。此展會在1979年創立,宗旨主要以電腦為媒介,探討其在藝術、技術和社會層面進行設計各類創作,每年大會皆會提供一個標誌性的策展主題,回應並反饋世界當前的局勢議題,並為跨領域專業者提供一個實驗性的創作平臺。
今年策展主題則為「Planet B」探討「如果人類已克服21世紀的困難,我們的生活方式或社會是什麼樣貌?政治、社會、文化與科技的進展會帶我們到何處,我們如何自處?」官方積極地號召集結來自不同國家、表演形式、風格、思維的頂尖作品一起共襄盛舉。
此外,今年也特別開闢了特展專區「STATE OF THE ART(IST)」,試圖以文化外交與藝術自由的方式來聲援對於烏俄戰爭的關懷;最終,《輪迴》今年度在電子藝術節的積極參與,並且再獲重要獎項,意謂著來自臺灣的創作能量在全球元宇宙開創的路上沒有缺席,並持續與世界進行對話與激盪,期待未來嶄新的無限。
《輪迴》的巡演計畫將持續大步邁進,2022年下半年黃心健將於美國紐約與高雄兩地進行個展計畫,《輪迴》會與一系列的重要VR作品,如《沙中房間》、《登月》與《失身記》一起盛大展出,欲一睹風采的臺灣影迷們請敬請期待!
歡迎討論或留言給我們: